富士通中國推崇南通模式
——
這是富士通首次在日本總部之外的國家舉辦大型技術論壇。武田稱,富士通帶來了多項尖端技術,希望能在中國尋找新的商業伙伴,開拓新的商業合作模式。
“富士通在中國區業務最重大的改變,就是摒棄了過去幾十年來所堅持的獨自或絕對控股的投資合作模式。”武田表示,富士通希望在中國找到合適的商業伙伴,雙方站在平等的角度上互相拿出長處來共同開辟事業。
南通樣本
8月中旬剛剛在深交所中小板成功掛牌的南通富士通微電子有限公司,成為富士通向中國商業伙伴重點推介的成功合作模式。在南通富士通中,富士通(中國)占股38.46%,62歲的公司董事長石明達及其子石磊以43%的總持股量握有公司控股權。
“富士通并不追求絕對的資本控制權,關鍵是尋找能夠把富士通最新的技術與中國市場相結合,并在中國迅速開展新業務的商業伙伴。”武田承認,這種投資模式在華日資企業中并不多見,通常日本企業對于技術與資本都要求絕對的控制權。
資料顯示,截至2006年底,無論在營收規模、毛利率還是技術實力上,南通富士通(通富微電,002156.SZ)都已超越江蘇長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蘇長電,600584.SH),成為本土最大的半導體封裝測試公司。
“南通富士通的成功上市只是一個開始,未來富士通還將以類似的合作模式幫助中國更多的商業伙伴登陸資本市場。”武田說。
“盡管沒有實際控制權,但富士通對于南通富士通的發展還是起到了實質作用。”賽迪顧問半導體產業高級分析師李珂指出,不僅雙方是技術轉移與產品消化上緊密的商業伙伴,富士通作為國際品牌的影響力也推動了南通富士通海外客戶資源的拓展,目前全球前十大半導體企業已有一半是其客戶。
南通富士通成為富士通在中國謀求新形式合作的樣本。李珂指出,相對本土企業,南通富士通擁有部分高端技術與海外客戶;相對跨國企業,它的中低端業務更能覆蓋本土客戶;同時,南通富士通也可成為跨國巨頭之間互相競爭的價格平臺。“正是南通富士通目前所處的良好產業競爭地位及企業定位,讓富士通嘗到了充分借助本土企業拓展業務的甜頭,進一步復制這樣的合作模式也是富士通樂于推進的。”
中國業務大調整
“富士通沒辦法在中國展開全面的競爭,但我們會努力贏得局部的突破。”
武田告訴記者,過去一年,富士通陸續放棄了光纖、固話通訊等領域的在華業務,因為在這些領域富士通已經不具有競爭優勢。但是在移動通訊以及信息增值服務領域,富士通靈活的投資模式在與福建電信等地方運營商的合作中得到嘗試。
武田強調,中國的運營商不光以通訊網絡運營為主,而是提供大量增值服務,成為信息服務提供商。富士通最大的業務就是通信處理和通訊半導體,很容易進入信息增值服務領域,這也將是富士通未來在華的發展重點。
據賽迪相關調查顯示,近年來在通信信息處理平臺設備、半導體和軟件業務市場,富士通在中國呈現良好的增長勢頭,2005年以來銷售額年均增長率超過27%,中國區目前營業額近2000億日元。富士通中國預計,到2009年,富士通海外業務的總銷售額將提高到集團整體的50%,其中中國將占到10%。
“要達到預期增長,還要突破業務整合上的困難,不僅包括組織結構上的整合,也包括業務形態、營銷渠道。”武田舉例說,比如半導體業務,除了硬件芯片外,還需要嵌入式軟件、應用程序設計等,如何把半導體生產與軟件開發部門組建成一個合作的團隊,就是今后的一項主要工作。
再比如富士通的一些關聯企業,如富士通汽車電子、富士通多媒體等,都是一些針對特定市場的獨立制造企業,如何提高它們彼此之間的效率與合作,也是富士通在中國的三年計劃中要做的事情。“現在這幾項業務都是分別由一家公司牽頭,與其他相關公司共同協商組建成一個統一面對客戶的平臺。”武田說。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