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汽車電子 > 設計應用 > 基于FPGA的IDE硬盤接口卡的實現

        基于FPGA的IDE硬盤接口卡的實現

        ——
        作者:王毅 管會生 劉斌彬 梅順良 時間:2007-08-23 來源:微計算機信息 收藏
        引言

          本文采用實現了接口協議。系統提供兩套符合規范的IDE接口,一個與普通連接,另一個與計算機主板上的IDE接口相連。系統采用實現接口協議,完成接口數據的截獲、處理(在本文中主要是數據加密)和轉發,支持PIO和Ultra DMA兩種數據傳輸模式。下面重點介紹用實現接口協議的方法。

          1 IDE接口協議簡介

          1.1 IDE接口引腳定義

          IDE(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即“電子集成驅動器”,又稱為ATA接口。表1列出了ATA標準中IDE接口上的信號。其中,帶“-”的信號(如RESET-)表示低電平有效。“方向”是相對于硬盤而言,I表示進入硬盤,O表示從硬盤出來,I/O表示雙向。

        IDE接口引腳定義

          表1:IDE接口引腳定義

          1.2 IDE控制器的寄存器組

          主機對的控制是通過硬盤控制器上的兩組寄存器來實現的。一組為命令寄存器組;另一組為控制/診斷寄存器,如表2所示。

        寄存器組

                                           表2寄存器組
         
          特征寄存器中的內容作為命令的一個參數,其作用隨命令而變。扇區數寄存器指示該次命令所需傳輸數據的扇區數。扇區號寄存器、柱面數寄存器(低、高)、驅動器/磁頭寄存器三者合稱為介質地址寄存器,指示該次命令所需傳輸數據首扇區的地址,尋址方式可以用“柱面/磁頭/扇區(CHS)”或“邏輯塊地址(LBA)”方式,在驅動器/磁頭寄存器中指定。

          命令寄存器存儲執行的命令代碼。當向命令寄存器寫入命令時,相關的參數必須先寫入。命令寫入后,硬盤立即開始命令的執行。狀態寄存器保存硬盤執行命令后的結果,供主機讀取。其主要位有:BSY-驅動器忙,DRDY-驅動器準備好,DF-驅動器故障,DRQ-數據請求,ERR-命令執行出錯。輔助狀態寄存器與狀態寄存器的內容完全相同,但讀該寄存器時不清除中斷請求。錯誤寄存器包含了命令執行出錯時硬盤的診斷信息。

          數據寄存器為PIO傳輸模式下,主機和硬盤控制器的緩沖區之間進行數據交換的寄存器。數據端口為DMA傳輸模式下專用的數據傳輸通道。

          1.3 IDE數據傳輸方式

          IDE接口的數據傳輸包括PIO和DMA兩種方式。PIO模式是硬盤數據傳輸的基本方式。在PIO方式下,數據的傳輸以數據塊(1個或者多個扇區)為單位,每傳輸完一個數據塊后,硬盤都會產生一個中斷請求,并向主機報告命令執行結果。

          在DMA方式下,主機和硬盤之間需要通過一系列握手信號建立一個DMA通道,數據以數據流的形式傳輸。當傳輸完一個命令的所有數據時,硬盤產生一個中斷請求,并向主機報告命令執行結果。DMA方式又分為Ultra DMA和Multiword DMA兩種。Ultra DMA方式在選通信號的上升沿和下降沿均鎖定數據,提高了數據的傳輸速率,并且在數據傳輸結束時還要進行CRC校驗。

          2 FPGA內部框圖

          本設計采用Actel公司的ProASIC PLUS系列FPGA芯片,其內部框圖如圖1所示。

        FPGA內部框圖

          寄存器組一保存從主機寫入的命令及命令參數,在控制模塊的作用下轉發給硬盤。寄存器組二保存從硬盤讀出的命令執行結果,供主機讀取。控制模塊負責產生對主機及對硬盤的各種IDE協議控制信號,并協調各模塊之間的工作。控制模塊采用狀態機的設計方法,其軟件設計流程將在下一節中詳細介紹。數據處理單元對數據進行加/解密運算。緩沖區一、二則作為數據處理單元的輸入/輸出緩存。在PIO方式下,數據的處理以數據塊為單位,緩沖區充當RAM的作用;在Ultra DMA方式下,數據以數據流的形式處理,緩沖區充當FIFO的作用。

          3系統軟件流程

          開機時,FPGA檢測到復位信號,初始化內部寄存器組,并對硬盤進行復位操作,硬盤復位完畢后FPGA進入空閑狀態。FPGA在空閑狀態時會檢測主機是否有寫命令操作(通常一個命令的寫入,要先寫特征寄存器、扇區數寄存器、扇區號寄存器、柱面數低位寄存器、柱面數高位寄存器、驅動器/磁頭寄存器6個命令參數寄存器,最后將命令寫入命令寄存器)。當主機依次將寄存器組一寫完后,FPGA對主機置BSY位,并將命令轉發給硬盤,同時判斷命令類型,根據不同的命令,進入相應的命令處理流程。

          如果是無數據命令,FPGA等待硬盤命令的執行,命令執行完畢后,硬盤產生一個中斷請求,此時FPGA將執行結果讀入寄存器組二中,并向主機產生中斷請求。如果是有數據命令,則根據數據傳輸的模式,分別進入到下述的PIO命令處理流程及Ultra DMA命令處理流程。

        系統軟件流程

            3.1 PIO命令處理流程

          以PIO模式傳輸數據的命令有Write Sectors、Write Multiple、Read Sectors和Read Multiple。當FPGA判斷出是PIO模式的數據傳輸命令時,轉向PIO命令處理流程。下面我們以PIO寫操作為例介紹。

          FPGA首先查詢硬盤的BSY位。若BSY為0則將硬盤的狀態寄存器讀入寄存器組二,并查詢DRQ位。若DRQ為1則表明硬盤已準備好接收數據。此時主機可以向緩沖區一寫入數據塊(本設計中,我們設定數據塊的大小為1個扇區共512字節)。主機寫完一個數據塊后FPGA對主機置BSY位,數據處理單元開始進行加密運算,并將加密后的數據寫入緩沖區二。加密運算完成后,FPGA將緩沖區二中的數據寫入硬盤數據緩存區,并進入等待狀態。硬盤將數據寫入物理介質(磁碟)后會產生一個中斷請求,報告已完成該數據塊的寫操作。FPGA將執行結果讀入寄存器組二中,向主機產生中斷請求,并再次查詢DRQ位,若DRQ為1則進入下一個PIO數據塊的傳輸過程,若DRQ為0則表示該命令所有數據全部傳完,FPGA進入空閑狀態。

          此外,IDEntify Device命令是主機以PIO方式從硬盤讀出512字節的屬性信息(包括硬盤的型號、容量等)。此時,數據處理單元不應對該命令的數據進行加/解密運算。

          3.2 Ultra DMA命令處理流程

          以Ultra DMA模式傳輸數據的命令有Write DMA和Read DMA。下面我們以Ultra DMA寫操作為例介紹Ultra DMA命令處理流程。

          DMA傳輸通道的建立都是由硬盤通過DMARQ來請求的。FPGA接收到硬盤的DMA請求后首先初始化主機至FPGA的DMA通道,緊接著初始化FPGA至硬盤的DMA通道。此時主機經FPGA到硬盤的DMA通道即已建立,主機向緩沖區一寫入數據,同時數據處理單元對數據進行加密運算,并將加密后的數據寫入緩沖區二,FPGA則將緩沖區二中的數據寫入硬盤。在傳輸過程中,若硬盤要求暫停或者緩沖區二空,則FPGA暫停向硬盤發送數據;若緩沖區一滿,則FPGA要求主機暫停發送數據。

          主機和硬盤都可以隨時停止當前的DMA傳輸,未傳完的數據將等待硬盤下一次的DMA請求時再進行傳輸。如果硬盤提出中止傳輸,FPGA將撤除FPGA至硬盤的DMA通道,同時向主機提出中止傳輸,撤除主機至FPGA的DMA通道,并計算該次所傳數據的CRC校驗。然后FPGA進入等待狀態,等待硬盤下一次的DMA請求。

         PIO命令處理流程


          圖3 PIO命令處理流程

          如果主機提出中止傳輸,FPGA將撤除主機至FPGA的DMA通道,同時繼續向硬盤發送數據,直到將接收到主機的數據發送完畢,即緩沖區二空后,向硬盤提出中止傳輸,撤除FPGA至硬盤的DMA通道,并計算CRC校驗。然后FPGA進入等待狀態,等待硬盤下一次的DMA請求。

          在等待狀態下,若FPGA接收到硬盤的中斷請求,則說明該次命令的所有數據已經傳完,命令結束。FPGA將命令執行結果讀入寄存器組二,向主機產生中斷請求,進入空閑狀態。若接收到硬盤的DMA請求,則說明硬盤還未接收到該次命令的所有數據,此時需要判斷主機是否已將所有數據發送完。如果主機并沒有將所有數據發送完,則再次建立FPGA兩側的DMA通道,開始新一輪的DMA傳輸;如果主機已將所有數據發送完,則重新建立FPGA至硬盤的DMA通道,直到將緩沖區二中的數據發送完,并計算CRC校驗。

        流程圖

          4 結束語

          本文采用FPGA實現了兩套符合規范的IDE接口,完成主機與硬盤之間數據的截獲、處理和轉發。經測試,系統在DOS、Windows 98、Windows  2000、Windows XP及 Red Hat Linux 9.0操作系統環境下,使用希捷、邁拓、三星、西數等公司的多種型號硬盤均工作正常,支持PIO和Ultra DMA兩種數據傳輸模式。由于通過FPGA實現一個完整的IDE接口,若對系統稍加改動,如在數據處理單元中加入相應的文件系統,即可實現脫機讀寫IDE硬盤,用于數據采集的海量存儲等多種場合,使系統具有較好的通用性。

          本文作者創新點:作者針對硬盤數據易泄密及高速大容量數據采集困難等問題,提出在主機和硬盤之間使用FPGA芯片構建一個雙向IDE硬盤通道,實現兩套符合規范的IDE接口,FPGA對主機與硬盤間的數據流進行處理及轉發,以實現硬盤數據加密、數據高速采集存儲及脫機控制硬盤等操作。系統支持PIO和Ultra DMA兩種數據傳輸模式,對操作系統透明,較常見的單向IDE通道,該系統通用性強,有較好的推廣價值。本文側重于用FPGA實現IDE接口協議,對實現過程及方法做了詳細描述,對讀者有較高的參考實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T13 Technical Committee.  Information Technology-AT Attachment with Packed Interface-6 (ATA/ATAPI-6). [S] Revision 1e.  2001

          2  Friedhelm Schmidt,精英科技譯,SCSI總線和IDE接口:協議、應用和編程(第二版),[M] 中國電力出版社,2001.3

          3  Actel Corporation.  Libero User’s Guide.  2004

          4  Actel Corporation,Pro ASIC PLUS Data sheet, Version v3.5,2004.4

          5 基于FPGA的高速連續數據采集系統的設計 [J] 黃新財 佃松宜 汪道輝 《微計算機信息》2005年第21卷第2期58頁

        linux操作系統文章專題:linux操作系統詳解(linux不再難懂)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尼玛县| 玛纳斯县| 噶尔县| 偏关县| 犍为县| 筠连县| 乌拉特后旗| 清远市| 泽库县| 阿荣旗| 长岭县| 紫金县| 双流县| 贡嘎县| 六盘水市| 白银市| 大厂| 黔江区| 佛冈县| 乌兰浩特市| 丰镇市| 本溪| 丽江市| 新野县| 琼中| 淮阳县| 屏东市| 蓬溪县| 镶黄旗| 彭水| 鄱阳县| 页游| 砀山县| 梁河县| 义乌市| 广州市| 蕉岭县| 双流县| 英德市| 汕头市| 瑞金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