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就業難學校有新招:從"婆家"入手再找社團
今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達到495萬人,比去年增加82萬人。面對就業壓力,高校各出高招,積極應對。
社團助就業一臂之力
“近幾年隨著畢業生就業壓力的增加,學校領導非常重視這方面的工作。學校促進學生就業的方法也越來越多,今年我們學校成立了‘大學生招生就業協會’,通過社團的形式協助學校開展就業工作,讓更多的學生參與進來,積極應對就業的壓力。”北京理工大學就業指導部門的老師說。
今年4月成立的“大學生招生就業協會”,已邀請職場專業人士舉辦了多次講座。同時,協會還協助學校就業指導中心搜集和整理就業信息。據悉,協會今年將開通一個就業信息論壇,為同學們的實習和就業提供更加多樣化的信息。
北京外國語大學的“大學生職業發展協會”也頗具活力,成立以來,已與多個兄弟院校社團建立了聯系,舉辦了就業工作坊、就業指導講座、職場嘉年華等系列活動,在大學生職業素質培養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除此之外,“大學生職業發展協會”還通過開設免費課程、舉辦校友論壇、進行模擬面試、安排企業參觀、進行大學生職業意向調查等活動,引導幫助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
“我參加社團系列活動,感覺就是在演練,練兵多日只為一戰之用。真正面試時有備而來,就胸有成竹了。”北京外國語大學的小徐同學說。
先從“婆家”入手
華南農業大學今年推出了一項促進畢業生就業的新措施,即由學校就業辦公室老師組成調查小組,帶著本校畢業生工作表現調查表和畢業生工作感受調查表,到畢業生工作的單位去進行調查,并與用人單位領導溝通,了解他們對畢業生的要求,然后把該校今年的畢業生推薦給單位。
“有的單位本來沒有招人的計劃,溝通之后也打算招聘我們的畢業生。該計劃目前主要針對農科類專業的對口單位。”該校負責學生就業的謝老師說。
北京理工大學也非常注重和畢業生“婆家”的關系,據悉,學校每年至少3次走訪用人單位,走訪小組由學校相關領導、就業辦和主管學生工作的老師共同組成。走訪的單位每年都會增加,以拓展就業范圍。走訪時除了了解畢業生在該單位工作的情況和單位的需求外,還和單位進行溝通,搜集一些鮮活的案例,回來后有針對性地對低年級的學生進行就業指導。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鼓勵學生用出色的畢業實習抓住“婆家”的心。該校針對近幾年的就業情況,把部分課程提前,讓同學有更多的時間實習。該校就業辦的一位老師說,高校應該注重畢業生求職方式的多樣化,根據專業、用人單位的不同,使用不同的“敲門”法,實習法也是其中的一種。尤其在用人單位越來越注重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情況下,實習既可以鍛煉學生的工作能力,又能提前得到用人單位的認可,可謂一舉兩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