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處理器史話
——
1946--1958年計算機的組成仍以電子管為主,計算機的內存儲器先是采用了汞延遲線,后來采用了磁鼓和磁芯,由于磁帶記錄技術已經成熟,所以外存儲已經使用了磁帶記錄器,軟件普遍采用機器語言,后期才開始使用匯編語言,主要應用于科學計算。
1958--1964年,晶體管的誕生帶動了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計算機逐步以晶體管取代了電子管,邏輯元件基本上采用了體積小耗電省的晶體管,內存儲器仍采用磁芯,但外存儲器已開始使用磁盤,軟件也開始出現了一些高級語言,以科學計算、數據處理及一些工業控制為主要應用。
![]() |
1969年,INTEL公司受日本Busicom計算器公司委托,要求為其一個計算器研制一套程序控制器(如左圖),Busicom公司提出一個方案是采用12片專用的集成芯片,而INTEL公司的一位叫Ted hoff的電氣工程師則大膽地提出了一種新的理念,即采用通用型的數據處理芯片,正是這一理論帶來了微處理器的誕生。 |
隨著集成電路的產生,集成度朝著中規模方向發展,使得計算機也朝著小型化、微型化方向發展,1971年,INTEL公司發布了具有4位并行處理能力的微處理器4004(如右圖),標志著人類史上第一塊微處理器誕生,它內部集成了約2000多個晶體管,采用P-MOS工藝技術制造,雖然的它的面積不足1cm2,但它卻具有比ENIAC強大的計算能力,同時開創了集成電路計算機的新時代。 |
![]() |
雖然在中規模集成電路單片上的4004還不能算是一臺完善的電子計算機,但它集成了作為中央處理單元大量的邏輯電路,一塊集成芯片代替了電子管或晶體管時代構成計算機的幾千個單元電路。4004雖然只包含了46條基本指令,系統相對簡單,但作為簡單的控制還是合適,因為當時并非需要太復雜的算術運算,況且在當時并不容易找到可編程的邏輯器件。 |
8008與4004的指令系統并不兼容,但8008發布以后,很快投放市場,并在其它領域獲得應用。 |
8080硬件上在8008的基礎上作了很大的改進,存儲器的尋址空間達到了64k,為克服CPU內部的7級堆棧的限制,8080在存儲器本身也設置了堆棧。此外,CPU還具備了處理BCD碼的能力,即可以實現兩個BCD碼間的加法操作。另外,8080還具備允許對外部存儲器進行直接尋址的擴展尋址能力,這使其得到更廣泛的應用。 8080的研制成功,并廣泛投放市場之后,微處理器才真正在電子領域得到了應用,8080比8008多了30條指令,達到了78條,使該處理能力進一步加強。 |
1976年,INTEL公司在8080的基礎上又推出了幾個增強型微處理器芯片,8085在原基礎上增加了輸入輸出功能,使之的電源供電和時鐘源更為簡化,只需單一的時鐘和電源,在此之前,4004和8080均需要兩到三個電源或時鐘源,這使得它們的硬件電路復雜。增加了輸入輸出功能使之能連接多種外圍設備,如可編程、中斷控制器和CRT控制器等幾個插件都可以適應更多的應用,并且8085具有更強的計算處理能力和更快的運算速度。 8085兼容8080指令系統,原來在8080上的軟件完全可以在8085上運行,在8080指令系統的基礎上僅新增了兩條指令,一是“讀”串行和中斷數據指令,而是“寫”串行和中斷數據指令,顯然8085在8080的版本上作了許多改進,使之功能進一步增強。 |
![]() |
8085的高位機種,16位的8086(如左圖)于1978年開發出來,它在性能上有了更大的提高,不久,INTEL公司又發布了8088,8088除了外部數據總線為8位外,其它與8086是一致的,同樣具有16位數據的處理能力,并且8086已被廣泛應用于個人電腦上,晶體管的集成度已達到了29000個,運行速度達到了10MHz,應當說8086是現代個人電腦微處理器的最初架構。 |
8086和性能上的提高取決于系統結構和工藝技術的改進,它們采用了新的硅柵H-MOS技術,使用4微米的工藝制造,并在場效應管置上偏置以提高晶體管的工作速度,開關速度近似于STTL(Schottky TTL電路),達到了2ns,它們的時鐘頻率可達5-10MHz。 |
![]() |
隨后,INTEL公司又相繼發布了80186性能更勝一籌的16位微處理器,1982年80286(如左圖)隆重登場,這是計算機發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80286最主要的特征是它完全兼容以前推出微處理器所用的程序,正是它的誕生預示著真正個人電腦時代的到來,經過數年的銷售,80286微處理器個人電腦超過了1500萬臺。 |
80286屬于超大規模集成電路,集成的晶體管數達到13萬只,工作頻率最高也達到了12.5MHz。80286雖然與現在的Pentium(奔騰)的P4相比,性能相差甚遠,但當時的286電腦卻是貴族的奢侈品哦! |
隨著圖形操作軟件的不斷推出和多媒體處理的需要,要求微處理器的處理功能更強,運算速度更快,特別對是浮點運算性能要求更高,1996年INTEL公司發布了性能優越的微處理器,例如PentiumMMX166和MMX233(MMX意為多媒體擴展指令集),MMX曾被玩家們戲稱為“媽媽叉”,Pentiu166被稱之為“黑金剛”。同時AMD公司也欲與INTEL公司分享一杯美羹,推出了高性價比的K6系列微處理器。 | ![]() |
不管您是否是INTEL的追隨者,INTEL公司的工程師們對世界計算機的貢獻功不可磨,我們不可否認他們在人類計算機發展史上起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正是INTEL的電氣工程師們30年披荊斬棘的奮斗業績,使我們的計算機技術迎來了一個又一個希望的春天。 |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