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產業新政遲遲未出行業協會集體請愿
半導體產業新政的一再延宕正讓半導體企業變得麻木。
“一直說快出臺,快出臺了,三年多過去,還沒個影。我們現在努力不想它,只求自己的事情做好。”昨天,上海一家電源芯片設計企業高層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
不過,這一局面有望在今年秋天得以改變。
昨天,上海集成電路行業協會秘書長蔣守雷對本報記者透露:“第三季度半導體新政出臺的希望很大。”但蔣守雷仍然顯得十分焦慮。
協會與企業方面并沒有放棄追蹤政策出臺的節奏,甚至開始使用、直接使用“催促”的手段。蔣守雷透露,春節前,他們做了一個大膽的舉動: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和蘇州市集成電路行業協會共同向國務院直接提交了一份報告,其中強調了產業政策遲緩出臺對產業的不利影響,反映了企業界的憂慮。
之前相關部門說,政策上升到法律層面是延緩的原因。但一位半導體產業人士直言,這主要是相關部委利益糾葛所致,因為沒人愿為政策優惠埋單,畢竟要考慮部門政績。
新政策一再延宕引發的另一重擔憂是,中國半導體產業面對的競爭日趨激烈,印度、東南亞國家正不斷適應全球半導體產業趨勢,與中國搶單。
這已經不是蔣守雷和行業內的同伴們第一次采取類似的行動了。
早在2004年,當美國政府混淆“稅率”與“稅負”概念,指責18號文件中有關出口退稅、增值稅政策,違反WTO貿易原則時,并導致最初擬訂的稅率由17%降低至13%后,他主管的該協會連續寫過至少三次報告,強調這一稅率調整的不利,最終的結局是稅率重回17%。
2005年,國家最高決策層批示發改委等部門組織制訂新的支持政策,即目前的專項基金,但一年多過去,沒有結果。于是,該協會便率領上海多家企業代表多次前去相關部門咨詢政策進展,為企業“請愿”。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