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測試測量 > 設計應用 > 51單片機邊沿觸發中斷響應時刻的測量

        51單片機邊沿觸發中斷響應時刻的測量

        ——
        作者:桂林電子科技大學 王朋 李智 時間:2007-04-16 來源:中采網 收藏
        MCS系列屬于8位,它是Intel公司繼MCS48系列的成功設計之后,于1980年推出的產品。由于MCS51系列具有很強的片內功能和指令系統,因而使的應用發生了一個飛躍,這個系列的產品也很快成為世界上第二代的標準控制器。51系列單片機有5個中斷源,其中有2個是外部輸入中斷源INT0和INT1。可由中斷控制寄存器TCON的IT1(TCON.2)和IT0(TCON.1)分別控制外部輸入中斷1和中斷0的中斷觸發方式。若為0,則外部輸入中斷控制為電平觸發方式;若為1,則控制為邊沿觸發方式。這里是下降沿觸發中斷。

        1  問題的引出

        幾乎國內所有的單片機資料對單片機邊沿觸發中斷的響應時刻方面的定義都是不明確的或者是錯誤的。例如文獻[1]中關于邊沿觸發時刻的描述為“對于脈沖觸發方式(即邊沿觸發方式)要檢測兩次電平,若前一次為高電平,后一次為低電平,則表示檢測到了負跳變的有效中斷請求信號”,但實際情況卻并非如此。

        我們知道,單片機外部輸入的中斷觸發電平是TTL電平。對于TTL電平,TTL邏輯門輸出高電平的允許范圍為2.4~5 V,其標稱值

        為3.6 V;輸出低電平的允許范圍為0~0.7 V,其標稱值為0.3 V[2],在0.7 V與2.4 V之間的是非高非低的中間電平。

        這樣,在實際應用中,假設單片機外部中斷引腳INT0輸入一路由+5 V下降到0 V的下降沿信號,單片機在某個時鐘周期采樣INT0引腳得到2.4 V的高電平;而在下一個時鐘周期到來進行采樣時,由于實際的外部輸入中斷觸發信號由高電平變為低電平往往需要一定的時間,因此,檢測到的可能并非真正的低電平(小于0.7 V),而是處于低電平與高電平之間的某一中間電平,即0.7~2.4 V的某一電平。對于這種情況,單片機是否會依然置位中斷觸發標志從而引發中斷呢?關于這一點,國內的絕大部分教材以及單片機生產商提供的器件資料都沒有給予準確的定義,但在實際應用中這種情況確實會碰到。

        以美國Analog公司生產的運算放大器芯片AD708為例,其轉換速率(slew rate)為0.3 V/μs,在由AD708芯片組成的比較器電路中,其輸出方波的下降沿由2.4 V下降到0.7 V,所需時間約為: (2.4 V-0.7 V)/0.3V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田东县| 宁安市| 泰州市| 柞水县| 阳西县| 西青区| 治县。| 灵台县| 泾源县| 沙河市| 庄浪县| 育儿| 登封市| 德钦县| 元谋县| 托克托县| 岱山县| 卢氏县| 营口市| 贵阳市| 莱西市| 延安市| 东山县| 阿巴嘎旗| 招远市| 社会| 台江县| 屏南县| 东光县| 星子县| 通江县| 红桥区| 小金县| 珠海市| 大城县| 土默特左旗| 罗平县| 神农架林区| 讷河市| 曲靖市| 兴安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