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纖到戶尋求房產建筑業支持
——
這個問題對PON來講,尤其嚴重。一個PON網絡覆蓋下去,無論是否安裝用戶終端,機房端的成本都不能按理想的1∶32或者1∶64分攤下去,而是要考慮分攤之后再乘以4。因為在網絡建設時,必須按每個用戶都覆蓋投入,而實際能產生運營收入的,平均只有1/4,那至少機房端設備和網絡成本在計算投資回報時,必須按每戶成本的4倍來計算。目前國內一些低成本的EPON產品,已經可以做到全線平均每戶2000元人民幣,其中用戶端設備1000元,機房端設備和網絡成本1000元。但如果考慮開通率的問題,則機房端設備和網絡在計算投資回報時,必須按4000元計算,每戶的平均計算成本又回到了5000元人民幣,這對于運營商和廠家來說,無疑是一個不小的打擊。
當然,這個問題也不是絕對無法解決的,將PON的光纖網絡與PON的系統分離出來考慮,就可以解決開通率對PON端點用戶成本的影響。
DSL發展歷程值得借鑒
DSL是目前寬帶接入應用最廣的一種,中國的DSL用戶數位居世界第一,達到近4000萬,DSL加Cable Modem的寬帶用戶已經達到9000萬以上,而且仍然在迅速增長之中。業界普遍認為DSL是FTTH最大的競爭對手,甚至是“克星”。但不管是從DSL本身及其發展趨勢來講,還是從FTTH與DLS相生相克的關系來說,DSL都不應該被稱為FTTH的“天敵”。其原因在于:
第一,DSL的發展模式對FTTH的發展有借鑒意義。DSL其技術發展之快及生命周期之長完全出乎人們的預料。主要是因為市場需求強烈,沒有其他適用技術;設備互通性好,成本迅速下降;運營商推廣沒有政策約束,商業模式清晰。而這些,也正是目前中國FTTH發展過程中所不具備,需要通過努力去發掘、去創造的。
第二,DSL開發出了用戶的帶寬需求。正是DSL以低廉的價格打開了用戶的寬帶需求市場,培養了用戶的寬帶消費習慣,推動了寬帶的應用,為FTTH的引入鋪平了道路。韓國FTTH的發展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第三,“光進銅退”戰略。電信運營商提出的“光進銅退”戰略,實際上就是將DSL網絡和用戶逐漸轉化為FTTH網絡和用戶的戰略。它的實施分為兩個步驟:FTTC/FTTB+xDSL和FTTH。其中依然離不開DSL對FTTH由遠到近,向最后100米的引入。
作為接入網的另一個主要組成部分,有線電視網絡升級改造目前以傳統同軸電纜網絡向HFC平移和雙向改造為主,其發展格局,也是光網絡節點向“最后100米”逐漸推進。
網絡建設與運營要嚴格區分
三網合一與三重運營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三網合一講的是網絡建設,三重運營講的是網絡運營。從節約資源,避免網絡重復建設的角度,三網合一應該是國家一貫鼓勵的網絡建設方式。目前政策所不允許的,是三重運營。
我一直強調在中國目前的FTTH建設過程中,網絡建設與網絡運營要明確主體,嚴格區分。FTTH網絡是最理想的三網合一的網絡形式,但目前FTTH在中國還不能通過運營收回建設成本,其網絡建設,必須像水、電、氣、暖一樣,作為房屋建筑的基礎設施打入建設成本,由用戶自己買單,房地產開發商統一建設完成。已有建筑改造,也必須由政府資助,以業主與物業管理部門合作為主體完成FTTH網絡建設。建成的FTTH網絡作為開放網絡平臺向所有運營商平等開放(包括廣電運營商),在運營環節支付維護管理費用,但不以回收網絡建設投資為目標。至少在現階段不能以此為目標。
目前電信和廣電部門之間互相設置的經營業務屏障,也就是所說的“三重運營”限制政策,對于FTTH網絡的建設,實際上是提供了在政策夾縫中生存和發展的空間,而不是一般想象意義上的阻礙。因為,目前中國FTTH的建設和運營,應當以房地產開發商和駐地網運營商為主,以開放網絡、平等接入、用戶自由選擇為運營模式。
應由房地產商主導網絡建設
中國國家標準《光纖到戶(FTTH)體系機構和總體要求》中對于“FTTH在整個網絡中的位置”做出了這樣的規定:“可以將網絡分為3部分:核心網、城域/本地網、接入網和用戶駐地網(可選)。用戶駐地網是位于接入網與終端用戶之間的網絡,通常不在網絡運營商的管理和維護范圍內。FTTH可應用于接入網,也可以應用于用戶駐地網,或者同時跨越兩個網絡。”
信息產業部推出的這個標準是從運營的角度定義FTTH網絡,而運營商的業務和投資只能到本地網的邊界,做到駐地網之內是得不到保護的,因為駐地網是屬于用戶所有的。因此讓運營商投資駐地網部分的FTTH建設,就要考慮投資如何得到保護、如何回收的問題。目前在中國,FTTH通過運營收回投資還無法實現,這樣運營商們就會猶豫觀望,不愿意大規模地投資FTTH網絡。此外,很多人認為光纖到戶是先有業務再有網絡,現在運營商對光纖到戶積極性不高是因為業務需求不足造成的,但我認為應該先把網絡建設好,業務才可能逐漸產生。業務是次生的,沒有網絡永遠談不上運營。從目前的情況看,中國FTTH的建設,運營商難以成為主導力量。
我認為應該由房地產開發商建設,由廣大用戶買單。20年前,裝一部電話要1萬元初裝費,等6個月,那時候1萬元差不多等于現在10萬元,其收費的高昂是現在難以想象的,但就是這種收費把中國電信這張網絡打造成全世界最先進的網絡。我們現在也該為未來幾代人投資一張最先進的FTTH網絡。這個工作,必須也只能以房地產開發商為主體來進行。
此外,政府的引導作用也非常重要。政府的政策不出臺,開發商的積極性就上不來,這樣網絡建設永遠只能是一條腿走路。政府的作用在于導向,建設部應該出臺一個房屋建設FTTH的系列標準,或者是一個指導性的意見,以彌補信息產業部標準的不足,房地產開發商才會有積極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