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業界動態 > 中芯國際接盤爾必達8英寸制造設備

        中芯國際接盤爾必達8英寸制造設備

        ——
        作者: 時間:2007-03-05 來源: 收藏
         全球半導體制造業向中國轉移的趨勢仍在繼續。

          相關人士向本報證實,日本最大半導體記憶體廠商爾必達將向其轉讓一批8英寸晶圓設備,該批設備將被用于位于成都的工廠——成都成芯半導體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成芯”)。

          是國內最大半導體代工企業,目前擁有4座8英寸工廠和1座12英寸工廠。注冊資本5億元人民幣的成芯,于2005年由成都工業投資經營有限責任公司和成都高新區投資有限公司共同投資組建,委托中芯國際進行經營管理,在人才、技術、市場、知識產權和經驗方面與中芯國際共享,每年向中芯國際支付一定費用。

          成芯是國內中西部第一座8英寸晶圓制造廠。此前,外界曾傳言由于缺乏資金,該項目進度遭受延宕。

          中芯國際對此予以否認,并稱,成芯已正式啟動設備遷移,主要設備將以中芯國際上海8英寸廠現有二手設備為主。此次接收的爾必達轉讓設備,也將被用于提升成芯產能。事實上,采用二手設備將幫助成芯節約成本。

          雙方拒絕透露此次設備轉讓的交易金額。爾必達公司發言人高橋稱,此舉是為了集中資源精力加強技術更為先進的12英寸晶圓的生產。爾必達不久前與臺灣半導體大廠  
        力晶達成合作,雙方共同投資155億美元聯合建立一個12英寸晶圓廠,以先進技術大幅擴增DRAM產量。

          很顯然,爾必達將借此機會退出8英寸晶圓制造領域,專心投入更先進的半導體制造領域。

          就在今年1月,爾必達公司把年度投資目標提高21%,達到1,450億日元(約12億美元),以提高產量。公司希望在未來三年內,能夠取代韓國三星,成為全球最大的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DRAM)制造商。

          業內人士認為,爾必達的戰略決策體現了目前全球芯片大廠的普遍心態,即緊握高端核心技術,掌握更具成本規模效應的12英寸晶圓生產,以此保持持續走低的芯片利潤率。考慮到生產成本和市場需求,這些廠家將陸續將工藝較為落后的6英寸、8英寸生產線轉移至低成本生產國家如中國、越南、馬來西亞等。

          “這對中國是個機遇。”一家晶圓代工企業負責人對記者表示,芯片的種類非常多,有些需要用最先進的工藝生產,如電腦CPU;也有些只要6英寸或者8英寸的生產工藝就可以滿足,比如電視機中使用的芯片、電源管理芯片等。這些芯片目前在中國有著巨大的市場需求。

          目前,我國共有47條晶圓生產線,其中,12英寸2條,8英寸10條,6英寸12條,生產技術主要停留在6-8英寸。不過,這些生產線至今只能滿足國內IC市場需求的20%。

          來自海關的最新統計顯示,2006年我國芯片進口額達1061億美金,也就是說,每人每年平均需要花費80美金用于向國外購買芯片。業內人士認為,由于6-8英寸市場需求穩定,技術方案成熟,選取二手設備可減少前期的大量設備投資,因此投資中小型芯片生產線也不失為國內企業投資芯片業的上乘之選。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曲阳县| 文成县| 田阳县| 建始县| 祥云县| 梓潼县| 会东县| 本溪| 商城县| 潼南县| 两当县| 南投市| 盐山县| 承德市| 枣庄市| 高唐县| 连城县| 八宿县| 武鸣县| 天等县| 犍为县| 赤壁市| 淮南市| 平遥县| 肃宁县| 岚皋县| 茌平县| 应用必备| 巴楚县| 安丘市| 泾源县| 高州市| 安泽县| 六安市| 安新县| 屯留县| 蓬安县| 田东县| 酒泉市| 若羌县| 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