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電視標準年底難產 3大方案能否融合未定
隨著數字電視地面傳輸標準原定公布日期(2004年年底前)的日益臨近,數字電視地面傳輸標準又成為業內關注的焦點。
11月初,在上海工博會“數字電視與無線多媒體通信”國際論壇上,國家廣電總局副總工程師、廣電總局科技委副主任杜百川關于“整合三大技術提案”一番言論令數字電視地面標準問題再現迷霧。
三大方案能否融合?
據杜百川表示,在國家各部委的統一領導協調下,中國數字電視產業正逐漸對地面標準達成一致。清華大學、交大及廣播研究院三大技術提案,其各自優勢將被有效整合,形成一個標準,凸顯中國數字電視產業自主研發的競爭力。
此前業內都認為各派技術體系原理不同,較難融合。對此,杜百川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不同技術優勢肯定可以融合,完全可以互補,可以取長補短。美國地面標準就是由6個方案組合而成的,它就成功融合了好幾個不同技術優勢?!倍虐俅ǜ硎?,融合了上海交大、清華大學和廣播研究院的技術方案有望在年內確定草案,明年解決實用性問題,到2006年全面推廣。
然而,當記者致電信產部廣播電視處處長白為民求證此事時,白為民卻表示,融合方案只是一種設想,她本人并沒有接到關于融合方案正式的書面通知,而且由于各派標準技術基礎不同,例如清華標準方案和上海交大標準方案分別采用多載波調制技術和單載波調制技術,這就決定了融合不同方案的可能性很小。至于該方案是否在年底出臺,白為民更表示并未得到任何消息。
企業集團間的利益之爭
資料顯示,中國數字電視三大傳輸標準之中的兩個標準已經水落石出。其中,無線傳輸標準最早確定使用歐洲標準,有線傳輸標準也由業內默認歐洲標準,惟一懸而未決的只剩下地面傳輸。地面傳輸標準至今共出現過5套方案,最終留下了清華和上海交大兩種。即后來以清華為首的、采用多載波調制技術的DMB—T方案,即“北派”;和以上海交大為研發核心的,采用的是單載波調制技術的ADTB—T方案,即“南派”。
由于兩個方案報發改委后始終定奪不下來,今年年初在中國工程院出面主持下,兩派重新坐下開始新一輪測試,據參加過測試工作的業內人士透露,兩派方案至今難以定論,除了技術各有優劣外,地面傳輸標準背后巨大經濟利益也是導致標準至今難產的原因之一。
除了地面傳輸標準出臺后將省下數億元專利費外,地面傳輸標準還將為上游內容商和設備提供商帶來數十億元的巨額利潤。在巨大商業利益的驅動下,各方對于標準的爭奪從來沒有停止過。據悉,目前清華大學身邊的聚集了長虹、TCL、海信、康佳等制造企業,而廣電電子、廣電信息等廣電企業也紛紛“投營扎寨”在上海交大身旁。國家標準之爭更像不同企業集團利益之爭。
據最新消息,在杜百川表示融合趨勢后,上海交大和清華大學又分別傳出消息:上海交大地面傳輸方案已實現數字電視信號覆蓋上海外環線以內區域;清華大學也表示其地面傳輸方案又中標河南移動數字電視而投入商用。顯然,各派方案仍在爭斗之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