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海信智能工廠:冰冷的機器被賦予了“靈魂”
“這是一家全球單體產能最大的彩電智能工廠,許多工藝流程已超過三星、擁有全球最為先進的技術。”近日,在海信黃島彩電智能工廠中,面對著流水線上一個個飛快運轉的機器人。海信電器總經理代慧忠告訴本網記者,近年來,德國提出的工業4.0概念風靡全球,早在三年前,海信電器開始嘗試著智能工廠的組建。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85026.htm活的工廠
穿行于這座全球最為先進的彩電智能工廠中,你會發現,整個工廠像被施了魔法,原本冰冷、粗笨的機器被賦予了靈魂和思想。
AGV小車沿著地下鋪設磁條來回穿梭于庫房與線體間,自動將物料運至相匹配的下一個工位;機器手以0.01毫米的精度將液晶組件快速、自動安裝;機器人和自動化專機正高效精準地實現產品的裝配、檢測、包裝……
“真正的智能化絕不僅僅是加裝幾個機器人,而是真正實現‘人與機器’的交互、‘機器與機器’的交互、‘機器與物料’的交互。”海信電器總經理代慧忠認為,在整個生產過程中,智能化機器被賦予自決策、自診斷、自執行的能力,實現這一切的基礎是數據信息在人、機、物料之間的互聯互通。

從2012年開始,海信電器在設計、建造這一彩電智能工廠時,就系統規劃建設供應鏈管理、制造系統效率管理體系,系統推進工廠信息化再造、自動化及裝備智能化,力爭形成以“質量提升、組織變革與流程優化、供應鏈計劃、供應鏈再設計、供方優化、工廠布局與工藝優化、倉儲物流優化、產品DFM/DFA優化、信息化、自動化”等“十大支柱”為支撐,以數字化驅動整個價值鏈的互聯互通和智能化升級。
與空調、冰箱不同,液晶彩電部件更多、更為精密,智能制造難度也更高,如部分機器人作業精度高達0.01毫米。化解精密部件組裝與規模化、自動化生產的矛盾,也成為這座智能工廠的特點之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