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海外工廠“重奪”歐盟市場:中國光伏企業如何布局
編者按:歐盟市場把中國光伏企業都當成惡魔看待,各種大棒都打上來逼人就范,在這么一個不公平的市場還有什么玩的。
南京市某央企國資背景的光伏組件商在接受界面新聞采訪時表示,近兩年來,目前全球光伏行業的平均售價已經出現了持續且很大幅度的下降,最低進口限價的水平不再符合行業趨勢。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84469.htm同時擔任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理事長的高紀凡特別強調,目前的最低進口價,在全球主要市場的價格持續下降且比預期還要快的情況下,MIP已經背離了太陽能市場的價格走向。
剛剛在巴黎當選全球太陽能理事會聯席主席的高紀凡早些時候在接受界面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因上述不公平政策的影響下,中國企業在歐盟已經失去競爭力。
天合光能在聲明中說,現有的限價限量協議無法如實反映太陽能市場上的交易現況,特別是目前平均售價持續探底,使得遵守價格承諾的中國廠商在歐洲市場反而蒙受競爭力降低的損失,“違背自由公平貿易的原則”,天合光能為此決定退出價格協議。
天合光能品牌總監葉超對界面新聞記者證實,天合光能將通過海外工廠來滿足歐洲客戶。目前,其泰國工廠中已經具備700MW的電池產能以及500MW的組件產能,同時在東南亞地區也有合作的代工廠。在上述區域中,并未受雙反影響,且在價格上更有優勢。
據彭博報道,歐盟決定對中國組件制造商啟動貿易關稅的復審和展期,意味著當前對中國光伏企業不利措施或許將繼續15個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