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嵌入式系統 > 業界動態 > ARM成立25年 它交出了一份怎樣的成績單?

        ARM成立25年 它交出了一份怎樣的成績單?

        作者: 時間:2015-11-30 來源:雷鋒網 收藏

          作為半導體行業最上游的公司,的合作伙伴遠比競爭對手多,從1990年成立到現在已經積累了1000多家合作伙伴,這些合作伙伴在誕生的25 年里賣出了750多億基于架構的芯片。一千多家公司為你打工,這是一個很了不起的成績,更何況這些“打工仔”中還有高通、聯發科和三星這樣的巨頭。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83545.htm

            

         

          談到ARM的競爭對手,大部分人第一反應可能是英特爾x86或者是MIPS。不過那是過去式了,在戰場里,ARM的競爭對手會更多。

          昨天是ARM公司成立25周年的日子,ARM來深圳展示了其傲人的戰績:今年第三季度營收達到了3.76億美元(雖然不及高通的十分之一,但其員工數量也只為高通的十分之一),有95%的智能手機基于ARM架構;去年,ARM Mali的GPU在全球的出貨量超過了5.5億,并且以35%的智能手機市場份額占據了第一的位置...

          這些數據證明了一點,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整個ARM陣營基本完全壓制了英特爾x86和MIPS的生態圈。

          其實ARM不曬這張成績單大家心理也有數,雷鋒網記者最好奇的是ARM在領域的表現究竟如何了。從ARM的戰略規劃來看,ARM在領域的野心更大,向芯片商提供IP之余,ARM還做了一個物聯網設備平臺——mbed。過去一年里,有實力的科技企業都在擠破頭往里沖,大家都想做標準的統一者,這就意味著那些曾經并肩作戰的盟友也將成為ARM的競爭對手,如谷歌和三星等。

          在ARM眼里,物聯網芯片將和移動芯片一樣大,未來會擁有200億美元的市場,但ARM不僅僅想在芯片IP方面有所作為。ARM推出mbed平臺,實際上是希望向芯片商使用其免費、開源的mbed OS。ARM CTO Mike Muller在mbed OS發布時就暗示了此意圖,“IoT已經變成一個碎片化的世界。于是我們希望做出一個免費的、大家都會使用的東西。”這一點和谷歌發布Brillo、微軟推出Windows 10 IoT有異曲同工之處。

          盡管面對的是兩家專業做操作系統的競爭對手,ARM對mbed OS依然寄予了厚望,更貼切的說ARM有個美好的愿景——希望mbed OS能成為物聯網領域的“Android”。

          但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往往是骨感的。mbed OS在剛推出時,并沒有太多的擁簇者,愿意和ARM合作的公司少之又少。現在,mbed OS推出一年了,又有什么樣的表現?

          在ARM25周年的活動上,ARM公司處理器部門市場營銷總監Ian Smythe展示了一組數據:ARM剛推出mbed物聯網設備平臺時的合作伙伴只有25家,包括Atmel、飛思卡爾、IBM、KDDI、Marvell、MegaChips、鼎燦、Nordic Semiconductor、恩智浦等,顯而易見,和手機領域的合作伙伴相比這一陣容的實力的確縮水了不少;現在這一數據已經超過了55家,不過沒有公布具體有哪些已經合作了的,有多少設備商使用這一平臺也是個未知數。

            

         

          最讓ARM欣慰的大概就是開發者對mbed的認可,去年mbed平臺在全球只有6萬開發者,而現在已經增長到15萬了;另外,開發環境的使用次數也從去年的290萬次增加到現在的490萬次。看到這里,mbed OS似乎是已經走過了“沒朋友”的尷尬期,這一點改變對ARM意義重大。但現在也需要向所有喊出統一物聯網標準口號的企業潑一回冷水,從絕大部分從業者口中可以得出一個結論,物聯網很難有一個統一的標準,能比較的就是誰的平臺做得大。ARM要讓mbed OS做下一個Android的難度之大可想而知。

            

         

          當然,ARM也有自己的一技之長。

          ARM不擅長做“軟的”,但還有一個強大的IP核以及微架構組合。過去20多年里ARM都沒有生產一顆芯片,只為芯片商提供處理器IP(CPU和GPU)或者是架構授權,并且向這些合作伙伴收取授權費(upfront license fee)和版稅(royalty),雖然賺的少,但是這一模式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不會變。

          在這次活動上,ARM重新向大家展示了幾個新的IP和架構。例如,上個月推出的專門針對物聯網設備推出的Mali-470 GPU,新款GPU與Mali-400相比功耗降低了一半,面積也縮小了10%;還有這個月剛剛發布的ARMv8-M微架構,這一架構集成了TrustZone安全技術。再加上出貨量遠遠高于Cortex-A系列的32位Cortex-M系列處理器,ARM手上還是有一副好牌的。

          但ARM以及大眾都明白,ARM在物聯網領域不會像在移動領域那樣保持統治地位,因為它幾乎和x86、MIPS處于同一起跑線,正如谷歌Brillo物聯網操作系統同時支持ARM、英特爾x86和MIPS等架構處理器一樣,下游廠商可以選擇重新站隊,誰都能笑到最后,但是誰能笑的最開心依舊充滿了懸念。



        關鍵詞: ARM 物聯網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康马县| 墨竹工卡县| 尼玛县| 故城县| 上栗县| 冀州市| 渭源县| 宜黄县| 资阳市| 托里县| 清河县| 敖汉旗| 辽中县| 白城市| 沛县| 柳州市| 册亨县| 扶风县| 蓬溪县| 新泰市| 湘乡市| 新密市| 巴林左旗| 南皮县| 拉孜县| 祁门县| 固阳县| 旺苍县| 巴林左旗| 那曲县| 兴隆县| 茂名市| 和龙市| 贵港市| 舟曲县| 富裕县| 丹阳市| 潍坊市| 从江县| 息烽县| 佛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