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進軍手機/智能家居吃了苦 轉型可以學習華為
前文提到,格力在智能家居戰略上,堅持“閉環”戰略。很顯然,格力的閉環戰略與蘋果極為相似,但是,格力的閉環戰略能夠在智能家居領域創造傳奇嗎?蘋果閉環生態鏈源于喬布斯顛覆性的蘋果手機,再以蘋果手機輻射蘋果電腦、平板、蘋果手表以及蘋果汽車等領域。
但是,智能家居遠比蘋果生態鏈要復雜和具有挑戰性,它要求在空調、冰箱、電視以及手機等諸多領域都擁有十分強大的硬實力,而且每一個領域的跨度和專業度都非常大。格力只是其中一個領域的霸主,想要短時間內打造閉環生態鏈,恐怕不易。
而且,目前智能家居領域的格局與當初蘋果面臨的格局相差甚遠,平臺大戰異常激烈。據199IT分析,在智能家居中,平臺有數百家之眾,這些智能家居平臺可以分為五大類:
第一類是傳統優勢企業,如蘋果谷歌,在很多領域它們已經占據平臺的優勢,在智能家居領域只需要做一下延展即可;
第二類是大型互聯網企業,如騰訊,微信和QQ都在大搞開放平臺,憑借雙線作戰的優勢,騰訊在智能家居平臺布局中優勢比較突出;
第三類大型渠道商,如京東,除了極少數自家電商平臺經營不錯的企業外,絕大多數智能硬件企業在初期都要努力尋找高流量的銷售渠道,京東憑借這樣的優勢可以拉攏一大批企業進而聚合形成平臺之利;
第四類是大型家電企業,如三星海爾,智能家居中最不可或缺的就是大家電產品,而非家電企業想進軍大家電市場難度極大的事情,這樣大型家電企業在平臺產品的時候就具有了先天的產品優勢;
第五類是創業型企業,如BroadLink,并非說創業公司就不能做平臺,只是看選擇什么角度切入,既能說服其他企業與之合作,又能說服消費者為之買單。
在實際的發展過程中,不同的平臺可能聚合在一起,用統一的標準來推進,以圖碾壓對手,比如蘋果的HomeKit平臺,實際上還包括飛利浦、霍尼韋爾、德州儀器等;英特爾、戴爾和三星還組建的開放互聯聯盟;微軟、LG、松下、索尼、夏普和海爾組成AllSeen Alliance聯盟。
從以上可以看出,智能家居市場形成了硬件企業和軟件企業兩大陣營,開啟了“硬”與“軟”結合的時代。硬件企業因為互聯網“鯰魚”的闖入開始創新里程,有些軟件企業與硬件企業甚至直接合作,形成了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局面。
智能家居不再是傳統企業一家獨大的的局面,互聯網企業的入口優勢也不容小覷,而且各領域企業之間紛紛聚合搭建平臺。反觀格力,想要一家獨大,以一頂百,未免孤注一擲。
華為轉型成功,格力值得借鑒
在諸多傳統企業里面,華為是個轉型非常成功的例子,也許格力應該學習華為。報告稱,第三季度小米手機銷量1850萬部,華為智能手機全球銷量則為2740萬部。華為手機銷售量已經領先小米近1000萬部,以技術見長的華為開啟絕地反擊的號角,余承東甚至豪言要超越蘋果。
我們再把目光放到2年前,2013年小米憑借其獨特“軟件硬件互聯網”的模式超越了傳統巨頭華為和聯想的手機銷售額。但是,華為并沒有故步自封,而是以其人之道,還自其人之身:利用小米的模式擊敗小米。
被小米超越的華為看到了小米模式的優勢,學習小米線上營銷模式,利用互聯網思維做品牌宣傳。而且,華為在產品上采用雙品牌戰略,憑借其自身的雄厚研發能力,在產品上精益求精。再加上專利上的優勢,華為在海外贏得認可。
縱觀華為這兩年的轉型之路,其核心就是主動積極迎合了互聯網思維。在企業性質上,格力與華為有點相似,均有雄厚的技術實力的傳統企業,格力想要在智能家居領域獲得成功,可以借鑒華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