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外IT巨頭搶灘云計算市場 混合云將成下一輪市場爆發點
云服務市場競爭日趨激烈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81735.htm在云服務領域醞釀四年之久的華為,7月30日正式公布了其企業云戰略,馬力全開進軍公有云市場。與此同時,阿里云也是動作頻頻,先是宣布業務全面轉向DT世界,其后獲阿里巴巴集團60億人民幣注資,并與用友網絡達成戰略合作;浪潮100億元布局云計算中心;金山云“牽手”惠普。我們不難發現,時至今日,云計算已經從“將來時”變為“現在時”, 全球范圍內云計算產業風起云涌。
鑒于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使用云服務,對云服務提供商的要求也會越來越高。在2015年,云服務領域將會進行新一輪的整合,總體來說,新的一年中機會與風險并存,越來越多的客戶將在云服務領域誕生,也有越來越多缺乏實力的企業會被市場淘汰。
云計算是一種以規模而論的生意,規模越大成本越低,而且因為它對于企業的重要性,品牌的信任度也至關重要。所以雖然整個云計算市場規模在2015年會進一步擴大,但云服務提供商的競爭也將日趨激烈,那些規模小、缺乏資金與實力的提供商很可能在行業整合中被淘汰。
全球云計算的未來發展趨勢
針對云計算的未來全球發展趨勢,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阿里云計算總裁胡曉明曾表示,“未來的云計算就是中美兩國競爭。今天中美兩國是否在未來全球的云計算市場中能夠服務更多的客戶,用普惠科技的力量讓更多人享受技術發展的紅利?我希望未來的白種人、黑種人都能夠用黃種人所做的軟件產品。這是AWS(亞馬遜云)和阿里云為代表的中美兩國云計算廠商的競爭。”
在技術層面,阿里云也力爭趕超美國。云棲大會上,阿里云與中科院旗下國盾量子聯合發布了量子加密通信產品,這標志著中國科技公司在量子通信領域又邁出了重要一步--量子安全通信產品首次落地公共云,標志著互聯網邁入量子時代。
胡曉明介紹說,“從量子科學的底層研究上,也是中美兩國之間的比拼。阿里云沒有這樣的能力基于底層的量子科學進行底層研究,因此阿里與中科院合作。中科院負責底層的量子技術的前端性研究,它是一個基礎科學和基礎學科,所以國家投了很多錢在量子計算上。阿里在應用層上看的更多一點,無論在量子通訊還是在量子計算,還是在量子化產品,我們會把底層的量子技術轉化成應用性產品。”
胡曉明還說到,“以前,我們都是用市場換技術,但現在我們有機會用技術來換得市場,這對我們來說是本質區別。”
編者語:
大數據時代各行各業都在發生重要轉變,而互聯網的興起進一步推動云計算時代的到來。在經歷了成長期之后,國內云計算產業集中爆發,多數部門、地方、企業等紛紛搭建自己的云平臺,但是我們真的需要那么多“云”嗎?這一點值得深思。此外,總體而言,2015年,云計算市場的大格局仍將是以穩步發展為主,混合云將有機會成為市場的爆發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