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IT架構OUT了!大數據時代需新思維
編者按:盡管周圍對大數據的好處仍然描繪得多么天花亂墜,但不得不說,當前指導數據架構的理念體系其實已經過時了,如今大數據的情形已在近期發生了極大的改變。
在如今科技快速發展的時代,較之以往企業已經能夠以更快的速度和更低的成本來獲取和儲存大量的數據。有人甚至認為,科技很快就能讓大數據分析變得“像使用Excel一樣容易”。在其他如潮水般涌起的革命性數據科學當中,最令人感到興奮的莫過于能夠實時掌握消費者和物聯網的動態,但是,這恐怕容易使得企業陷于另一種困境。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80944.htm日本信息通信技術(ICT)企業美國公司首席信息官尼爾·賈維斯(Neil Jarvis)表示:“企業已經知道他們能夠越來越容易地獲取和儲存大量自身業務和世界范圍內產生的數據。而所謂公司的麻煩是指,該如何正確利用這些數據——判斷出哪些才是相關的、有用的,哪些是需要過濾掉的。最重要的是,哪些才是有助于推動業務發展的。”
因此,思想轉變的第一步應是觀察數據的方式。如今數據不再是一種靜態的可支配資源,其意義不再像以往那樣局限于一種單一的目的,而是或許已經成為延伸至多種功能用途的數據處理了。作為一種可再生資源,其價值的衡量不應是視其底線而定,而是應該將其視為一種不僅能帶來價值增長,而且能夠提供價值增長的機會的資產。數據作為商業的一種原材料也和其他生產的原材料一樣,正是它能夠被應用于各種各樣的領域而使得其價值超越了作為原始產品本身。
以IBM近期對從美國本田汽車公司和太平洋電力公司收集而來的數據的應用為例,最初,太平洋煤氣電力公司收集數據是為了管理其服務的穩定性,而本田收集電動汽車的數據是為了提高經營效率,但是,IBM則能夠將兩者建成數據集并整合成一個數據系統,通過這個系統,本田的車主能夠從中掌握何時何地需要為汽車充電的節奏,能源供應商則能夠對電力負荷進行相應的調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