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醫療電子 > 業界動態 > 這14位青年才俊可能改變未來醫療

        這14位青年才俊可能改變未來醫療

        作者: 時間:2015-09-01 來源:奇點網 收藏
        編者按:今年MIT又評選出了35位,下面14位是跟醫療健康行業有千絲萬縷聯系的創新人物。讓我們來一一認識他們,和他們的創新發明。

          Jun Ge 32歲-他讓我們未來用“小花”生產藥品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79536.htm


        這14位青年才俊可能改變未來醫療


          生產藥品通常是一個雜亂的事情。需要使用有毒的溶劑和大量的能量催化一些關鍵的化學反應,不僅污染環境,還浪費能源。因此,清華大學的戈鈞希望通過使用自然的催化劑–具有生物活性的酶–改變這一現狀。

          其實很多人都有過這種想法,因為自然界中生物體內的很多反應都是由酶來催化的,節能而環保。但是,將生物酶用在工業生產中卻要面臨一系列的問題:酶在整個生產過程中往往不能保持良好的性能;而且使用酶時,必須將它們固定到其他材料上去,這會大大降低酶的活性。但是戈鈞在幾年前就有了一個想法。

          在斯坦福做博后那會兒,戈鈞預計在含酶的反應液里加入銅離子,也許會有助于酶的穩定與活化。因此,他嘗試在反應液中加入銅離子,當他加入銅離子之后,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在試管底部出現了一些沉淀,這些沉淀猶如蛋白和水晶做成的小花,非常漂亮。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包含在“納米花”結構里的酶,活性比之前提高了7倍以上。他的這項研究成果,2012年作為封面文章,發表在國際著名期刊Nature Nanotechnology上。


        這14位青年才俊可能改變未來醫療


          如今戈鈞正在研究酶的納米結構,探索他們是否能夠用于,癌癥藥物與下一代診斷糖尿病技術的研發。戈鈞加油。

          Zhen Gu 34歲-糖尿病患者已經厭倦了針刺,他的發明是終結者


        這14位青年才俊可能改變未來醫療


          糖尿病患者必須每天數次檢測血糖,并注射胰島素。盡管胰島素的不當注射會導致一系列的并發癥,但是糖尿病患者卻沒得選擇。

          顧臻,這位南京大學的高材生,現在是北卡羅來納大學的研究員,他曾獲得美國糖尿病學會青年科學家獎,還曾登上美國《時代周刊》的封面。

          顧臻的奶奶在他讀大學期間因糖尿病并發癥去世。目前,顧臻正在開發一款可以更好的釋放胰島素的裝置。最近他發明了一種指甲蓋大小的貼片,貼片的一面覆蓋了100多個微型針頭。當你把貼片放在皮膚上時,你會感覺到那些細小的針頭瞬間進入你的血管。貼片上的每一個針腔里都充滿了胰島素和酶。這些針腔是有滲透性的,允許血糖滲透進入。當血糖水平升高時,針腔中的酶將葡萄糖轉換成酸,這種酸會破壞針腔,釋放胰島素到血液里,達到降低血糖的作用。這些針腔經過特殊處理,不至于在瞬間全部被破壞掉,所以具有長時間控制血糖的能力。

          此外,顧臻還研發了外殼中參入透明質酸(透明質酸是一種可以與癌細胞表面的蛋白結合的物質)的納米顆粒,當納米可以結合到癌細胞上之后,癌細胞會將整個納米顆粒吸收,最后包被在納米顆粒里的抗癌藥物便可以定向投遞到癌細胞,在消滅癌細胞的同時,還避免了藥物對正常細胞的損害。

          Cigall Kadoch 30歲-她讓癌癥的“軟肋”變得顯而易見


        這14位青年才俊可能改變未來醫療


          目前,很多癌癥發生的生化機制還不是很清楚,這就給治療帶來了很大的麻煩。

          Cigall Kadoch在斯坦福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期間,在對罕見癌癥滑膜肉瘤進行研究時,發現了調節基因表達的BAF蛋白復合物和該癌癥的發生之間存在聯系。她和同事隨后的研究表明,至少20的癌癥患者體內發現了BAF基因的突變。這一重大發現,開啟了針對BAF突變位點的靶標藥物研發。

          BAF在細胞里的工作是打開和關閉DNA,控制基因在正確的時間表達。當BAF發生突變,它就會多管閑事,啟動那些本不該它控制的基因,最終促進癌癥的發生。因此,如果研發出針對BAF突變的藥物,將使很多患者受益。

          Jini Kim 34歲-拯救奧巴馬醫保網站計劃的七俠之一


        這14位青年才俊可能改變未來醫療


          2013年11月一天凌晨2點,一個電話改變了Jini Kim的命運。白宮需要這位谷歌前產品經理幫助打理Healthcare.gov,這個網站是幫助人們購買健康保險的,目前這個網站充滿了問題。從她登機去往白宮那天起,便開始了沒日沒夜的工作。半年之后,她離開Healthcare.gov時,已經有800萬人在上面購買過健康保險。Jini Kim的工作促進了奧巴馬政府的醫療改革,真是功不可沒。

          Dena Marrinucci 33歲-她早期癌癥無處遁形


        這14位青年才俊可能改變未來醫療


          血液中的癌細胞是很難被發現的,除非它已經擴散到關鍵的位置,并影響到你的健康。

          Epic Sciences是成立于2008年,旨在通過細胞檢測和分析技術,發現早期癌癥。Dena Marrinucci是Epic Sciences的聯合創始人。實際上血液中的腫瘤細胞是極其難找的,因為平均每100萬個血細胞中才會有一個腫瘤細胞。因此,在血液里找腫瘤細胞無異于在干草堆里找針。市面上已經有很多在血液中尋找腫瘤細胞的方法,但是由于它們只利用一種標志物或者只是通過細胞的大小來區分腫瘤細胞,因此這些方法效率很低。

          Epic Sciences公司發明的這種方法,幾乎可以找到血樣里的所有腫瘤細胞。與那些效率低下的公司相比,Epic Sciences采用了更多方法,因為它不僅檢測細胞基因組的異常,還檢測包括蛋白質表達等其他生物標志物。這種組合的檢測方法,大大的提高了Epic Sciences檢測早期癌癥的水平。

          截止目前已經有二十六個抗腫瘤制藥公司在采用Epic的技術。

          2004年,Marrinucci在圣地亞哥研究生院斯克里普斯研究所做研究時,她的奶奶被診斷出患有晚期黑色素瘤。后來醫生給她的祖母做了PET掃描。 “通過PET掃描,我看到了很多病灶”她說。 “這就是我們正在努力改變的(指在早期發現癌癥,避免癌癥的轉移)?!?/p>

          Elizabeth Mormino 33歲-她比你先知道你要得老年癡呆


        這14位青年才俊可能改變未來醫療


          Elizabeth Mormino知道現在再去救她數年前被診斷為老年癡呆的祖父,為時已晚。雖然老年癡呆到現在仍舊無藥可醫,但是她的發現可以為患者指出一條治療的新途徑。

          Mormino通過組合兩種成像技術(PIB-PET 和 MRI),檢測β-淀粉樣蛋白的存在。β-淀粉樣蛋白是在老年癡呆癥患者大腦中發現的,研究發現β-淀粉樣蛋白的出現意味著你的認知能力即將下降。盡管已經有研究人員使用PIB-PET成像技術,看到患者大腦中的β-淀粉樣蛋白,但是這項技術并不能準確的分析它們的位置。Mormino發現將PIB-PET和MRI結合使用,能夠準確的判斷β-淀粉樣蛋白聚集的位置。

          Mormino的研究成果可以幫助科研人員更好的研究老年癡呆癥。

          Rikky Muller 34歲-她用硬件幫助我們治療“神經病”


        這14位青年才俊可能改變未來醫療


          去年,奧巴馬政府的大腦計劃資助了Rikky Muller的一個項目。這個項目計劃開發一種感知和調節大腦異常電波的系統,該系統將用于幫助嚴重緊張和大腦創傷應激性疾病的治療。Rikky Muller是色列出生的企業家,是Cortera Neurotechnologies的聯合創始人,目前正在開發一款直接與大腦交互的植入性硬件設備。以色列是一個偉大的國家,重視會出現一些拯救人類的先進技術。

          Michelle O‘Malley 33歲-她想用厭氧微生物為我們制造出更好藥品


        這14位青年才俊可能改變未來醫療


          化學工程師O’Malley正在研究一種厭氧微生物(遇到氧氣就會掛掉),希望通過她的研究可以生產更好的生物燃料和藥物。

          但是厭氧菌的培養時極其困難的,實際上她位于加州大學圣巴巴拉分校實驗室也是美國唯一一家能夠研究厭氧菌的實驗室。

          目前O‘Malley正在研究厭氧菌的生物學特性,比如交流,分泌物等等。這些是利用厭氧菌生產藥品的第一步。由于厭氧菌研究的比較少,目前厭氧菌產生的很多酶類,我們基本一無所知。

          Rahul Panicker 34歲-這位有愛心的印度歐巴在用實際行動關注早產兒的健康成長


        這14位青年才俊可能改變未來醫療


          “人類在100年前就知道,保持早產兒的體溫可以大大提高他們的存活率。然而,在全世界很多地方,這個常識并沒有給新生兒帶去溫暖。

          “2007年我和斯坦福大學的三個同學去尼泊爾做實地考察。我們意識到的第一個問題是,低成本并不總是能解決問題。捐贈孵化器被用作文件柜,一是因為沒有電,二是因為他們也不會用。我們還發現,醫生不是我們的用戶,家長才是需要重點關注的用戶,因為只有家長才關心孩子的死活。

          “我們想出了一個解決方案,僅需要傳統孵化器成本的1%,而且使用它并不需要專業知識。它采用相變材料(隨溫度變化而改變物質狀態并能提供潛熱的物質),可以在沒有電的情況下,為早產兒提供6個小時的恒溫呵護?!?Rahul Panicker說。

          目前,Rahul Panicker的孵育器已經在15個國家,保護了20萬的早產兒。

          時至今日,人類的進步越來越依賴于科技的進步與發展。正是這些奮斗在科研一線,默默無聞的科研工作者的無止境的探索,呵護著人類健康長壽。感謝MIT這樣的機構每年的評選活動,讓我們知道都是哪些人在我們幸福生活的背后,默默的付出。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關鍵詞: 未來醫療

        評論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治多县| 民乐县| 临夏县| 姜堰市| 合肥市| 西安市| 防城港市| 丹东市| 德庆县| 澎湖县| 兴宁市| 康马县| 宜宾市| 平远县| 苍溪县| 菏泽市| 淄博市| 泰顺县| 香港| 纳雍县| 澄迈县| 汨罗市| 辽源市| 秦皇岛市| 辉县市| 本溪| 比如县| 闸北区| 西充县| 乌拉特前旗| 常宁市| 波密县| 穆棱市| 延津县| 新化县| 乌什县| 桦川县| 达拉特旗| 东兰县| 古丈县| 巫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