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手機與無線通信 > 設計應用 > 為4D無線通信設計基于軟件無線電及變寬度SIMD處理器體系結構

        為4D無線通信設計基于軟件無線電及變寬度SIMD處理器體系結構

        作者:王光 時間:2015-09-07 來源:電子產品世界 收藏
        編者按:軟件無線電(SDR)處理器目前依然面臨非常多的問題。通過對4G無線通信協議的算法研究,參照現存的面向4G無線通信的商業處理器,設計并實現了基于SDR及變寬度的4G無線通信SIMD處理器體系結構;通過對處理器工作模式的研究給出了處理器中處理單元(PE,Process Element)核標量流水線的硬件實現方案。最后,對流水線模塊進行了邏輯綜合仿真,驗證了設計的正確性。

        控制器流水線的主要工作是控制程序流,所以分支與跳轉占其工作負載的很大一部分。涉及到流水線的設計,數據冒險也需要考慮。這里通過兩個實例對幾個關系進行仿真,以驗證設計的正確性。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79221.htm

        2.1 驗證實例1

          匯編源程序:

          addi r0,r1,4;

          addi r0,r2,0;

          bret r2,r1,3;

          inc r2;

          jnt -2;

          inc r1;

          這段程序的目的是為了驗證標量流水線的條件判斷類指令和無條件跳轉指令是否符合設計預期。仿真波形如圖4所示。從驗證波形可以看出,從0ns 時刻addi r0, r1, 4指令進入取指階段開始,一直到240ns時刻程序段執行結束,整個運算過程結果都正確,最終寄存器r1的值變為5。

        2.2 驗證實例2

          匯編源程序:

          addi r0, r2, 0;

          addi r0, r1, 100;

          add r1, r2, r2;

          loop r1, -1;

          addi r0, r3, 5;

          這一段程序的目的是為了驗證在4G 無線通信或視頻算法中常見的循環計算,標量流水線的loop指令就是專為應對這樣的計算所設計的。實例程序展示的是100以內的自然數求和。仿真波形如圖5所示。

          從圖5可以看出,首先將寄存器r1和寄存器r2的值分別初始化為100和0;執行add r1, r2, r2指令,$r2 = $r2 + $r1。loop r1, -1指令判斷是否寄存器r1的值大于0,如果成立,則跳轉成立,寄存器r1值減1,跳轉到add r1, r2, r2指令繼續執行,如此反復。最終寄存器r2值為100以內的自然數的和5050,16進制表示為000013ba。循環結束,addi r0, r3, 5執行,置寄存器r3值為5。兩個實例驗證波形都驗證了指令執行的正確性。

        3 總結

          本文以4G無線通信這一學術熱點為研究對象,結合4G無線通信協議和高清視頻中所使用的算法,研究和設計了基于SDR的變寬度SIMD,包括處理器的工作模式、PE核標量流水線。仿真結果驗證了該設計的正確性。

          下一步,本文將針對4G無線通信所涉及的算法進行并行處理,并對處理器進行并行處理實例驗證。

        參考文獻:

        [1] 陳艇.面向MIMO-OFDM系統的處理器研究[D].湖南:國防科技大學, 2010:1-3

        [2] U.Ramacher.Software-defined radio prospects for multistandard mobile phones [J].Computer, 2007, 40(10): 62-69  [3] A.Squires, B.Van Poucke, J.Glossner, K.Moerman, K.van Berkel, and M.Uhm.Commercial Baseband Technology Overview: The Current State of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nd Future Directions [R]. Technical Report WINNF-09-P-0009-V1.0.0, Wireless Innovation Forum, 2010

        [4] Rep. ITU-R M.2134. Requirements related to technical performance for IMT-Advanced radio interface(s) [R].Technical report, 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Radiocommunication, 2008

        [5]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Radio Access Network. TR 36.913 Requirements for further advancements for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E-UTRA) (LTE-Advanced) (Release 9) [R]. Technical Report V9.0.0,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2009 [6] M.Woh et al. "AnySP: Anytime Anywhere Anyway Signal Processing" [J]. Proc. 36th Ann. Int'l Symp. Computer Architecture, ACM Press, 2009:128-139

        通信相關文章:通信原理


        存儲器相關文章:存儲器原理


        鎖相環相關文章:鎖相環原理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城市| 赞皇县| 即墨市| 蕲春县| 承德县| 铜陵市| 慈利县| 静宁县| 称多县| 会宁县| 江孜县| 西峡县| 尚义县| 开江县| 额济纳旗| 大连市| 宁南县| 彰武县| 鄂州市| 南召县| 绥阳县| 宁蒗| 历史| 桂东县| 治县。| 皮山县| 兴城市| 延寿县| 沅江市| 枣庄市| 克山县| 新沂市| 徐州市| 丹阳市| 宁武县| 临西县| 鲁甸县| 江安县| 梨树县| 府谷县| 遂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