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消費電子 > 市場分析 > 超高清電視爭議折射中國硬件短板 標準亟待出臺

        超高清電視爭議折射中國硬件短板 標準亟待出臺

        作者: 時間:2015-07-13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收藏

          隨著視頻制作、傳輸和顯示技術的發展,超高清正逐步成為互聯網視聽生態鏈中的主流技術。市場研究機構Display Search預計,2015年全球超高清()電視市場需求將超過3000萬臺,2016年將超過5000萬臺。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77115.htm

          電視所引爆的市場需求,迅速吸引了國內外彩電企業切入這一領域,以面世之初的2013年為例,電視從年初的4款產品增加到了年底的92款,可見一斑。

          不過,4K超高清電視從概念提出,到產品全面上線,時日尚短。由于此前的選購標準缺乏強制性,嚴格的市場統一標準缺失,這使得市場上4K超高清電視產品質量參差不齊。

          21世紀宏觀研究院認為,出臺超高清電視的國標是這一行業能夠持續發展的必備條件,尤其是通過強制性標準的設立,解決目前行業中對4K電視定義的爭議,保護消費者的權益,從而創建健康的市場環境。

          爭議4K電視標準

          作為一個新興品類,在如今處于低谷的電視市場中,4K電視所帶來的巨大市場潛力,不僅吸引眾多企業加速涌入,更導致市場上出現打著4K電視幌子銷售假面板的現象。

          按照國際電信聯盟的“超高清電視”標準建議,屏幕的物理分辨率達到3840×2160(4K×2K)及以上的電視,才可統稱為超高清電視,業界簡稱為4K電視。其清晰度是普通1K(1920×1080)高清電視的4倍,觀眾可以看清畫面中的每一個細節、每一個特寫。

          2013年,國內首部《4K超高清電視選購標準》發布,根據行業協會的認定,“4K超高清電視必須配備物理分辨率達到3840×2160(4K×2K),像素達到829.44萬的專業級超高清顯示屏”,才可稱之為4K電視。也就是說,UHD面板是4K電視的標配。但這一行業認定并非強制性要求。

          而在國內,對于什么才是真正的4K電視,業內其實也有爭議,爭議的核心在于面板。使用UHD面板的電視畫面由紅(R)、綠(G)、藍(B)三原色組合而成,用RGB像素組合就能夠顯示出所有顏色,目前,索尼、夏普、三星等品牌以及海信的部分產品采用了這一面板。

          而有些品牌則采用了RGBW面板,即在RGB三色之外,又增加了白色(W)子像素。而由于RGB像素數不足,因此除白色以外的其他色彩的亮度降低,顯色不均勻。

          對于RGBW是不是真正的4K電視,市場上出現兩種不同的聲音。一方認為,使用RGBW面板制造出來的就是4K電視,這種面板是對傳統RGB面板的一個創新;而另一方則認為,使用UHD面板的才是4K電視,RGBW面板不等于UHD。中國家用電器協會在2014年曾指出,市場上出現了所謂“近似4K電視”,原因是其分辨率無法達到3840×2160。

          反對RGBW面板電視進入4K電視范圍的觀點認為,RGBW面板與傳統RGB面板相比存在畫質差異,同時成本也相對低廉:在電耗相同的情況下,其電視亮度僅為RGB面板電視亮度的一半,而且畫面顏色較為暗淡,畫質降低。

          中國企業的硬件短板

          來自市場研究機構Display Search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在中國整個UHD市場中,中國企業市場份額為74.5%。也就是說,我國的本土企業牢牢占據了國內市場,海外市場份額滲透率還很低。

          不過,本土企業絕大多數并未掌握生產UHD電視的核心顯示屏技術,因為我國電視企業更偏向于內容應用的智能化,多屬“軟件派”。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發布的首份《中國彩電新型顯示技術發展白皮書》表明,2014年出貨至中國的超高清(UHD)面板達到1300萬片,占全球出貨量的76%,這也側面印證了中國企業在硬件實力上的短板。

          然而,隨著市場競爭,在平板電視行業,顯示屏成本幾乎占據了總成本的70%。核心部件技術的喪失,導致中國企業處于整個UHD電視產業鏈的中低端,進一步擠占了盈利空間。這是中國市場上RGBW面板電視廣泛銷售的重要原因。

          有業內人士指出,最近在中國、東南亞等地推出采用RGBW面板的“經濟型UHD電視”的企業劇增。

          行業數據顯示,中國同時成為全球UHD市場的“雙多”區域——全球UHD電視銷量最多的國家,同時亦是全球市場中最特殊的區域——RGBW模式電視占比這么高的國家只有中國。

          從面板出廠價來看,使用RGBW面板電視的價格比使用RGB面板的電視價格低了15%左右,因為RGBW模式可以減少背光部件數量,能夠起到降低材料成本的作用。而一些制造商利用消費者不熟悉UHD電視的弱點,采用低價RGBW面板,以“低價型UHD電視”的身份出現,其定價與競爭企業4K產品則處于同一價格水平上。

          國內統一標準亟待出臺

          中國是全球4K電視的主力軍,2013年占據了全球4K電視市場87%的份額。由于UHD電視在中國尚屬新事物,政府也并未出臺統一的標準和相應的監管舉措,這使得不同面板的電視均以UHD電視的名義在市場上銷售。

          21世紀宏觀研究院認為,這樣的情況將會形成市場的混亂,引發不良競爭,從而損害消費者的權益。

          從國外的經驗來看,為保證UHD市場健康良性成長,諸如歐洲數字行業協會(DE)等則在近日發布了首個區域性官方認證,給予了索尼、三星電子、松下等7家電視整機企業4K電視標準規范認證,目前作為全球最大市場的中國尚未有本土企業入選。

          德國電子電氣工程師協會(VDE)對低價UHD電視進行了測試,并把那些有問題的電視歸類為“無法滿足UHD分辨率標準的產品”。而歐洲另一家權威機構DE(Digital Europe)強調,“UHD電視必須包含完整的RGB三色,清晰度是全高清的4倍”。DE推出了相關認證標識,為真正的4K UHD電視頒發認證標識。

          美國消費電子協會 (CEA)則對4K UHD電視進行了明確的定義:像素應該由紅(R)、綠(G)、藍(B)三個子像素組成。

          類似這樣的措施使得在歐美國家,采用RGBW面板的電視因為不能滿足歐洲DE(Digital Europe)和美國消費電子協會(CEA)制定的UHD電視標準,不能在歐美市場進行銷售。

          在我國,目前尚未出臺4K電視的正式權威認證標準,即使是前面所述的協會標準也僅僅只是針對消費者的選購建議,對企業很難構成約束力,標準的缺失致使監管存在空白。

          由于目前國內缺乏權威機構的統一認證標志,因而,4K電視是否貨真價實,更多只能靠消費者自身提高辨別能力。根據中國家用電器協會提供的方法:假4K可以用眼睛識別,假4K顯色模糊,用放大鏡看的話,可以看到白線。

          21世紀宏觀研究院認為,現下亟待解決的問題是對市場進行進一步的規范,對采用不同面板的產品進行準確的劃分和標注,明確4K電視的定義和標準,由行業協會為符合標準的產品進行認證。



        關鍵詞: 4K UHD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买车| 江孜县| 星子县| 宜昌市| 太康县| 冀州市| 永泰县| 中西区| 界首市| 文昌市| 达尔| 乐东| 塔河县| 荆州市| 济阳县| 四会市| 白玉县| 景德镇市| 景泰县| 白银市| 永昌县| 紫金县| 湛江市| 乌拉特前旗| 辉县市| 麻阳| 永仁县| 肥西县| 巴马| 上杭县| 陇川县| 宁波市| 瑞丽市| 深泽县| 宜昌市| 荔浦县| 泾源县| 黔南| 马边| 北川| 乐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