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投資智能硬件的背后邏輯:專注四個領域
在智能硬件市場,京東的力量已經不可小覷。進入智能硬件市場一年后,京東目前已經占據智能硬件銷售近40%的份額,在售的近1000個智能硬件主流品牌中有95%以上都選擇京東作為首發平臺。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75603.htm京東方面提供的數據顯示,京東在去年完成了675萬訂單,訂單增長超過280%,銷售了866萬件智能硬件商品。
除了利用自己的在銷售渠道、品牌效應上的優勢外,京東也在加緊布局智能硬件生態鏈,扶持中小智能硬件廠商,圈定一批比較有潛力的創業團隊,從而在智能硬件行業中占據先機。
京東企業發展部投資總監楊世毅在一次交流會上,對京東如何看待目前的智能硬件市場、他們尋找什么樣的智能硬件項目、看好什么樣的創業者、以及智能硬件產品如何實現從十萬到百萬跨越等問題進行了詳細闡述。
智能硬件是否處于泡沫期?
楊世毅透露,從2012年到現在,智能硬件市場經歷了很多變化。2012年,智能硬件市場已披露和未披露的的投資在20筆左右。到2013年,整個行業投資筆數增長了4倍,差不多到80筆。2014年比2013翻了一倍,在160筆左右。
他表示,整個智能硬件市場正處在快速發展和醞釀期,隨著“互聯網+”概念的興起、蘋果公司的加入,又將“互聯網+”、智能硬件、物聯網炒到了一個新高度。
那么智能硬件市場是不是處于一個巨大的泡沫中?
楊世毅認為,市場可能確實有泡沫,所有的互聯網公司都在吵做要做智能硬件,這確實反映了一些問題。但是智能硬件市場不會出現像2000年納斯達克崩盤迎來泡沫、迅速破滅的低谷。
他表示這個結論主要有三點支撐:一是現在智能硬件、物聯網產業生態鏈、供應鏈已基本成熟,上游有英特爾這樣的硬件廠商支持,有核心的芯片方案。
二是有提供一些聯網模塊的公司,如京東這樣的3C數碼渠道,還有像騰訊那樣有流量,像QQ健康、微信硬件這樣一個有流量的平臺支撐整個創業團隊的發展。
三是現在市場已經出現一些領先和成功潛質的黑馬公司,比如像小米手環稱自己有差不多500萬臺的出貨量。
此外,智能硬件領域也迎來一些新的參與者,尤其像互聯網公司,像奇虎、百度、騰訊、京東都在非常積極的進入智能硬件這個領域來,推出自己的一些產品,這會迅速加速整個市場的成長。
他總結認為,智能硬件的低谷會被迅速渡過,短期來講市場高估了智能硬件和物聯網的影響,從長期來講,人們偏向于低谷整個智能硬件的影響力。
京東看好哪些智能硬件?
楊世毅透露,目前京東正在看四個領域的智能硬件。
一是能改變原有的健康體驗的硬件產品,如智能體溫器、體重稱等,可以提供很多信息,幫助連續監測指標。
二是能改變家居生活環境和使用體驗的產品,如智能空調,個性化調整溫度,滿足用戶對氣溫的要求。
三是改變出行方式的產品。如智能自行車、騎行車等。
四是改變認知、認知世界方式的產品。如VR、AR等虛擬現實產品。
在這四個大的領域內,創業者需要遵循四個原則:
一是在細分品類里面找到細分目標人群的剛需和痛點。
二是要能沉淀有價值的數據,這些數據是阻擋競爭者發起攻擊的時候最好的武器和門檻。
三是要盡量選擇技術成熟的供應鏈和元器件,這樣的話能更快出貨、更快發展。
四是產品的使用門檻體驗要足夠低,讓用戶很容易學會和使用。
智能硬件如何從十萬到百萬?
對于智能硬件產品如何實現從十萬到百萬量級的銷售,楊世毅表示,要實現銷量的突破,必須要將智能硬件回歸到消費品的本質。
具體來說,首先要做品類殺手,集中所有精力去做一個單品,精簡SKU,專注核心產品。如果不夠專注,戰線拉得太長,則每個產品都沒辦法做到90分。
其次,從產品體驗角度,要停止制造垃圾,追求完美體驗。因為現在的消費已經從功能向體驗轉變,需要打動人的設計和技術。科技和設計要有慰藉和溫暖人心的力量。
再次,在內容運營和渠道管理方面,需要圍繞用戶和產品。 現在的人們不太相信權威的力量,更相信口碑的力量。除了傳統的傳播方式外,需要關注新媒體。渠道方面,要減少渠道成本。電商發展的大背景下,要考慮用新的渠道去快速獲取用戶。
此外,在公司管理方面,每個階段都需要人才升級,“很多公司融資后開始松懈了,覺得自己領先了,如果懈怠了,很容易被追趕,有大的挑戰。融到錢之后要找到更牛的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