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運營商降費遭吐槽
提速降費需要社會共同努力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74460.htm當互聯網成為新時代國家最重要的基礎設施,當“互聯網+”成為中國經濟和社會轉型的主要驅動力,網速與網費就成為關系國家發展和繁榮的焦點問題。專家指出,提網速、降網費是一個硬幣的兩面,網速提高得越快,資費的降低才具備更堅實的基礎條件。在短期內,可以靠運營商降低利潤水平來攤薄社會接入成本,從長期看,解決網費高網速慢需要靠國家政策的支持。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在一次演講中系統地解答了“為什么要降網費”的問題。當前,網費貴、網速慢已經成為制約“互聯網+”發展的制度性因素。尤其是對于很多剛剛創業創新的企業來說,網費哪怕高一點點,很多就起不了步。周教授同時指出,提網速、降資費不是單靠企業就能夠完成的,涉及體制改革和社會的方方面面。
電信觀察家項立剛表示,作為上市公司,三大運營商的一切行為都得按市場規律辦,行政命令只能表態。只有盡快采用更加先進的技術以降低成本,同時增加用戶數以實現規模運營才行,另外還需要國資委降低利潤等業績指標。不少專家都認為,在受到移動互聯網及OTT巨大沖擊的情況下,在“營改增”及壓縮營銷成本的影響下,電信企業自身的發展剛好進入一個歷史性的拐點:主營業務開始持續下滑,整體利潤也開始下滑。轉型升級的新增長點目前還沒有曙光。這個時候要大幅度增加投入并且降低價格,無異于雪上加霜。
著名網絡評論員方興東在博客中指出:“總理急了,網民不滿,運營商委屈,看似無解,事實上卻在昭示著我們傳統的方式已經失效,妥善的出路必須拿出更大的魄力,實施更大的改革。”梳理各界的批評與建議可以看出,降費提速問題的復雜性在于,既要國家發展、民眾滿意,又要保證運營商收益,還要兼顧國家安全和長遠戰略,單靠運營商一家,單靠通信行業自身的努力是難以承受的。
首先,電信行業、企業要站在國家大局和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高度進一步提高認識。基礎網絡的快速發展、跨越式發展,是其他行業與領域發展的前提。否則,基礎網絡就會成為拖后腿的短板。電信行業的發展水平,電信企業的資費水平已經與整個社會的利益緊密相關。企業還需要多一些勇氣擔當,多一些務實讓利,切實把網速提上去,把網費降下來,承擔歷史責任。
其次,國家有關部門應對運營商的定位作出反思與調整,徹底解決“互聯網+”條件下電信企業的公益屬性與商業屬性相沖突的問題。基礎網絡可以進一步明確其公共物品,國家可以拿出真金白銀大力補貼欠發達地區的網絡建設。作為國資委下屬的重點央企,三大運營商背負著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和贏得利潤的目標。能否將電信運營企業明確為公益性央企,讓提網速降網費實際效果的考核權重優先于企業經營的考核權重。
最后,發揮體制優勢,以部門聯動、條塊合作加快推動提速降費至關重要。當前,運營企業要提速降費,最嚴峻的挑戰不是“讓利”多少的疼痛,而是基站在城鄉建設中,寬帶網線向機關單位、樓宇、社區延伸過程中,遭遇到的“吃拿卡要”,這在事實上極大地抬高了全社會的寬帶可獲取成本。住建部等部委已經和工信部聯合出臺了文件與實施細則,但在實際執行中仍然困難重重。地方政府應高度重視自身在寬帶提速降費過程中的作用,出臺更有力的舉措,更加普遍地將寬帶等信息通信基礎設施建設納入城鄉規劃,監督新建樓宇、社區的建設方和已建樓宇、社區的物業管理方相關規定的執行情況,有力地支持運營商把網速提上去,把網費降下來。
人們常說,市場化是解決供求問題的良方。只有市場的力量才能最大限度地激活創新,滿足市場的需要。從根本上講,中國電信運營商要跳出一直降價一直挨罵的怪圈,進入到新的發展階段,寬帶提速降費要獲得新的選擇與動力,需要更有勇氣的市場化改革和制度安排。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