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篇EMI(電磁干擾)的實際應用案例和技術文獻
電磁干擾(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簡稱EMI),直譯是電磁干擾。這是合成詞,我們應該分別考慮"電磁"和"干擾"。是指電磁波與電子元件作用后而產生的干擾現象,有傳導干擾和輻射干擾兩種。傳導干擾是指通過導電介質把一個電網絡上的信號耦合(干擾)到另一個電網絡。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74266.htm來自離線開關電源開關節點的100fF電容會導致超出規范要求的EMI簽名。這種電容量只需寄生元件便可輕松實現,例如對漏極連接進行路由,使其靠近輸入引線。通常可通過改善間距或屏蔽來解決該問題。要想獲得更大衰減,需要增加濾波或減緩電路波形。
選擇數據速率是不需要濾波的一種技術。由于來自數字波形的EMI在此數據速率和其所有的整數倍速率都有頻譜零值,將這些零值放置在所關注頻帶的附近也十分有效。最后但當然不是不重要的,是降低接口波形的幅值。這種技術對EMI的影響微不足道。
解決EMI問題的辦法很多,現代的EMI抑制方法包括:利用EMI抑制涂層、選用合適的EMI抑制零配件和EMI仿真設計等。本文從最基本的PCB布板出發,討論PCB分層堆疊在控制EMI輻射中的作用和設計技巧。
電磁兼容設計通常要運用各項控制技術,一般來說,越接近EMI源,實現EM控制所需的成本就越小。PCB上的集成電路芯片是EMI最主要的能量來源,因此,如果能夠深入了解集成電路芯片的內部特征,可以簡化PCB和系統級設計中的EMI控制。
眾所周知,汽車環境的EMI問題在最初設計階段需要仔細注意,以確保一旦系統開發完成能通過EMI測試。直到不久前,尚沒有一種確定的方法保 證,通過恰當地選擇電源IC,就能夠輕松解決EMI問題。
過去,示波器很難用于EMI調試,因為它沒有捕獲EMI輻射信號所需要的靈敏度,FFT頻譜分析功能也不夠強大,而且使用起來很復雜。本篇文章用幾個具體例子說明哪些示波器功能是成功進行EMI調試的關鍵。
本文討論了如何將雙絞線與低通濾波器相結合,抑制射頻干擾(RFI)和電磁干擾(EMI)。我們還介紹了如何利用高精度電阻排設計定制化差分放大器,消除信號干擾并改善FPGA系統的性能。在我們選擇頻響特性時,利用高精度電阻設置增益和共模抑制比。
受緊湊設計趨勢的推動,考慮到電路板空間、手機工作頻率上的高濾波性能以及保存信號完整性等設計約束,分立濾波器不能為解決方案提供任何空間節省,而且只能提供針對窄帶衰減的有限濾波性能,因此目前大多數設計者都使用集成的EMI濾波器。
本文藉由簡單的數學公式和電磁理論,來說明在印刷電路板(PCB)上被動組件(passive component)的隱藏行為和特性,這些都是工程師想讓所設計的電子產品通過EMC標準時,事先所必須具備的基本知識。
電磁兼容設計通常要運用各項控制技術,一般來說,越接近EMI源,實現EM控制所需的成本就越小。PCB上的集成電路芯片是EMI最主要的能量來源,因此,如果能夠深入了解集成電路芯片的內部特征,可以簡化PCB和系統級設計中的EMI控制。
需要距離輻射源多遠才能使輻射信號不干擾系統呢?要想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需要思考下面兩個問題:1)輻射源的輻射能量大小;2)系統的 EMI 保護電路性能如何。本文中,我們將首先討論第一個問題。
EMI濾波器的設計應該充分考慮干擾特性和阻抗特性,在阻抗測試和干擾特性測試數據基礎上進行設計是精確濾波設計的唯一方法。
本文討論幾個能夠展示這種測試價值的例子。第一個例子是關于“擴頻時鐘發生器(SSCG)”的輻射 特性,分別在“關”和“開”的狀況下對其掃描。在第二個例子中,設計團隊對比了第二代半雙工串行解串器(串行器/解串器)系統與第三代全雙工系統。結果驗 證了新一代功能及其優勢,不但幫助客戶縮短了產品上市時間,并在客戶中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更小的EMI濾波器不僅能夠在電磁發射到達主線前有效的降低其量級,還能夠減少主線濾波器的體積。模塊化的SMPS使設計者在設計醫療設備時具有更大的靈活性。在重新設計或升級過程中,可以使用更高功率級別模塊化SMPS替換原SMPS,而無需對支持 SMPS和設備的電氣機械系統進行重新設計。
低通濾波器相關文章:低通濾波器原理
數字濾波器相關文章:數字濾波器原理 雙絞線傳輸器相關文章:雙絞線傳輸器原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