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云計算出海 騰訊能否猛龍過江?
AWS全球擁有十個大型數據中心,九個分布于國際市場。上述知情人士告訴記者:“不只是技術強大,亞馬遜對于很多業務在海外的運營模式已經很成熟,比如海外用戶流量疏導、國際市場的宣傳、創新等等。”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73658.htm也正是因此,亞馬遜籠絡了國內大批國際化公司,其中包括獵豹、一加手機、華大基因等一大批知名企業,并借此在中國拿下了較高的市場份額。
根據IDC統計,在2014年上半年度,阿里云以22.8%的市場份額登頂IaaS服務市場,中國電信與中國聯通分列第二、第三位。位列第四、第五位是首個落地中國的國際云服務品牌——Windows Azure,以及國際IaaS市場的領導者——亞馬遜AWS。
中國公有云的集體出海一定程度上沖擊了AWS的部署。阿里云國際業務的副總裁喻思成在回復記者時表示,硅谷數據中心可以和中國數據中心無縫對接,阿里云用戶一個賬號就能夠管理在美國和中國云上的應用,實現統一的部署運營。“這對于通過多合作伙伴、聯合運營模式進入中國的國外云服務商來說,是難以實現的。”
“有一些企業遷移到了阿里云上。”上述知情人士稱:“但AWS也有很多的死忠粉,甚至有公司甘愿為了等AWS延緩自己業務開發速度。”
實力檢驗
當然,云計算天生就是全球競爭的市場。中國云計算企業的抱負也不可能止步于“為中國企業提供國際化服務”,這相比于全球云計算市場不值一提。2014年,全球云計算市場達到160億美元,而在中國,所有公有云市場才只達到7億美元,“中國企業國際化云服務”在其中尚屬少數需求。
“云計算技術是全球化的,政策監管、帶寬、數據中心等因素讓云計算擁有了地域性。” 青云QingCloud市場總監劉靚告訴記者:“全球云計算市場在逐漸成熟,地域性影響會減弱,而云計算的穩定、安全、靈活計費等技術,決定著企業的未來。” 北美,是全球最成熟的云計算市場,占據全球云計算市場的50%。這里最能檢驗公司云計算的真實實力。
青云是國內知名的云計算創業公司,曾在2013年底拿下2000萬美元的B輪融資,這是當時中國云計算行業最高融資。青云一直定位于“要在技術上超越AWS”,其穩定性、易用性也得到大量國內、國際客戶的認可。青云計劃今年下半年登陸北美,“不只開放數據中心,還會在當地建設業務團隊,主要是為了北美地區的本地客戶。”
阿里云同樣對國際市場虎視眈眈。雖未正面回應“如何與AWS、Azure競爭”的問題,但阿里云相關負責人在回復記者時強調了阿里云的技術實力:2014年天貓雙十一571億天量交易,依靠阿里云的支撐,實現了零漏單、零故障;天弘基金遷入阿里云后,余額寶之前8個小時的清算時間縮短至30分鐘;2015年春節期間,阿里云幫助中國官方的火車票網站12306,平穩渡過春運售票高峰;一些科研機構也在使用阿里云計算進行人類基因的測序工作。“這些技術實力和運營服務經驗,將幫助阿里云計算加速走向世界,與全球頂尖的云服務提供商競爭。”
香港和美國硅谷只是阿里云計算國際化戰略的開始,阿里云計劃在北美、歐洲、日本、中東等全球各地選址建立數據中心。此前,在德國漢諾威CeBIT展會上,阿里云也公開表示尋找歐洲市場的合作伙伴。在此期間,歐洲知名游戲公司Rovio與阿里云達成合作,將共同搭建面向游戲開發者的Hatch(孵化)平臺。此外,據記者了解,目前阿里云在新加坡數據中心正在建設中,即將對外開放。阿里云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接下來,阿里云會有進一步行動”。
騰訊云負責人并未就全球市場給出回復。不過,據IT業知名專家孫永杰在其文章中透露:騰訊云正在北美招聘,吸引了大量來自AWS、VMware的高端人才,騰訊云或將在美國組建其運營中心。
中國云計算公司似乎做好了準備,全球化競爭一觸即發。但同樣需要指出,全球前五大云計算公司均是美國公司,分別是亞馬遜、微軟、IBM、Google、Salesforce,這五大公司占據了全球云計算市場的55%的份額。一位中國電信云計算專家在評論云計算的全球化競爭時稱:“我們還只是小學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