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 閉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工控自動化 > 業界動態 > 工業4.0 德國做給中國看的一場戲

        工業4.0 德國做給中國看的一場戲

        作者: 時間:2015-01-22 來源:物聯網智庫 收藏
        編者按:工業4.0一旦來臨,德國等歐洲制造會走向復興,并搶走中國絕大部分的制造訂單嗎?

          目前,重點承擔全世界物質產品供給的國家是誰呢?是中國。事實上,歐洲制造業的逐步衰退已經是不可逆轉的趨勢,歐洲的用工制度、勞動力成本、環境要求以及產業的基本形態都已經決定了歐洲不會再是世界的制造中心了。在過去的三十年,歐洲制造在不斷進行對外轉移,其中最主要的目的地就是中國。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68512.htm

          在這場大規模的“歐洲制造移民潮”中,歐洲關閉了大量的工廠,幾乎所有的新工廠也都開到了中國等新興國家??墒牵^去三十年,德國等歐洲國家卻仍然保持著在工業制造業最高的參與度,他們是如何做到的呢?原因在于,德國等國家非常好地利用了自己的兩大優勢:第一是制造業品牌,第二是制造設備。

          寶馬、奔馳、奧迪等轎車可以在中國生產,而品牌價值和最大利潤為德國所有,這是制造業品牌的優勢;西門子可以丟掉消費電器、消費電子等業務,但生產這些產品的工廠卻多用西門子的機器,這是制造設備的優勢。把控住這兩大優勢,德國等歐洲國家就仍然可以繼續主導世界制造。

          可是,科技和經濟發展的速度正迎來新的國家勢力洗牌,近年來,德國等歐洲國家正遭遇越來越嚴峻的挑戰。第一股勢力是以美國為首、中國跟隨的互聯網產業,通過互聯網文化的滲透,歐洲制造業的品牌光環開始逐步打破。舉個例子,美國的特斯拉已經接替寶馬、奔馳甚至是歐洲的傳統名牌跑車,成為新的品味和價值象征;蘋果和中韓的智能手機更是直接消滅了諾基亞。這意味著歐洲的制造品牌優勢慢慢失去。

          第二股勢力是,中國從單純的代工國家逐漸羽翼豐滿,在制造設備上開始挑戰西門子、ABB等傳統工控巨頭。越來越多的中國工廠開始使用國產設備進行工業生產,歐洲國家在工控設備上的優勢很有可能也會失去。

          這兩大深層危機刺激德國等歐洲國家必須從一個更高的戰略層面重新定義制造業,從而保有其目前的產業地位和國家地位。于是,應運而生了。



        關鍵詞: 工業4.0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固安县| 来安县| 屏东县| 张掖市| 武冈市| 佛坪县| 左云县| 新宁县| 永泰县| 黎平县| 霍州市| 恩施市| 沙湾县| 常熟市| 旬阳县| 鄯善县| 深泽县| 农安县| 邳州市| 大连市| 北碚区| 成都市| 鲁甸县| 江城| 玉田县| 福泉市| 格尔木市| 定西市| 桂林市| 眉山市| 南汇区| 广西| 陇西县| 嫩江县| 宝鸡市| 剑阁县| 中宁县| 凌海市| 垫江县| 凤山市| 本溪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