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查公共免費Wi-Fi:投資和技術影響體驗
目前,很多地方都在推動“無線城市”計劃,通過在城區建設無線熱點,讓市民能隨時隨地通過WIFI免費上網。在一些大城市的機場、火車站、商業街等 公共區域,都會有這樣的無線熱點,那么這些無線熱點能不能滿足市民的上網需求?近期,記者在北京、上海等城市,挑選了一些市民經常光顧的區域進行了上網測試。北京從08奧運年開始,在城區大面積鋪設無線熱點。北京的一些公交車,也是覆蓋范圍。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68355.htm端木是一名網絡技術員,很早就在使用北京一些公交和公共場所提供的免費wifi。端木說,網速還可以接受,可以正常地瀏覽微博、微信,還可以看一些網上的視頻。但是三次有一次能連上,概率很低。
隨后,記者又來到同樣有無線熱點的王府井步行街,記者沿街從北向南尋找那里的免費wifi,My-Beijing。經常走著走著信號就沒有了,還要重新再連接它,才能繼續瀏覽網絡。
經過調查,記者發現北京的一些無線熱點體驗性較差,市民反映的主要問題是信號差、網速慢、常掉線、登錄難。那么在無線城市計劃推廣力度較大的上海,情況又如何?根據公開資料顯示,由上海市政府設立的無線熱點有450處,統一命名為ishanghai,記者選擇了其中的六個地點進行了無線上網體驗。
統計顯示,在六個地點的體驗中,能夠最終實現上網的概率只占三成。如果加上火車站、機場管理企業自己搭建的無線上網熱點,那么能夠實現上網的概率則約占到了44%,可以說想要免費上網,成功概率并不高。
記者在上海隨機采訪中:抱怨無線信號不佳,上不了網的占到了58.8%,認為自己的手機數據流量足夠,登錄過程太麻煩不需要的占到了29.4%,表示能夠順利登錄并上網的只占到了11%,另外還有約1%受訪者表示根本不知道在上述區域有無線熱點可以免費使用。
投資和技術瓶頸 影響WIFI體驗
無論是記者自己的體驗,還是對老百姓的隨機采訪,都顯示這些免費的公共無線熱點上網體驗并不理想。為此,記者找到了這些無線熱點設備搭建和維護的企業,一探究竟。
2011和2012年,北京市經信委使用財政資金,采取項目補助的方式,由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三大電信運營商為投資主體,在北京的火車站、王府井、三里屯等71處公共場所,開通了公益性無線寬帶接入,無線網的名字叫My-Beijing,帶寬2兆,大概滿足30到40人同時上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