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服務機器人趨勢漸顯 技術攻關是關鍵
日本經濟新聞消息,日本三菱東京UFJ銀行將在營業廳內引入接待客戶的機器人。計劃于2015年春季左右起在東京都內的營業廳展開嘗試,并依此判斷是否正式引入這種機器人。三菱東京UFJ希望利用先進技術提高在營業廳等的服務質量。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68296.htm這種機器人高58厘米,重5.4千克,除了具有面部及圖像識別功能外,還能使用19國語言進行對話。
機器人產業發展速度之快,逐漸走進服務領域。2014年,機器人餐廳的出現無疑是一個很大的亮點,餐廳不再有服務員,而是被機器人取代了。作為當前服務機器人產業化的高端領域,技術突破一直是一道門檻。但在相關專家看來,在服務機器人上,中國與國外的技術差距并不大,中國預計3-5年內很有可能實現“彎道超車”。
2014年,我國機器人產業全面布局,機器人產業基地建設紛紛崛起,力爭加強機器人市場活力,促進我國機器人產業的發展。沈陽機器人基地建設規劃提出,在特種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發展領域全面布局。
中國電子學會咨詢與技術評測服務中心副主任王桓認為,在機器人領域,工業機器人已經受到廣泛關注并取得較大發展。但市場體量巨大,未來更具有增長點和應用范圍更廣泛的服務機器人產業尚未被重視,可能成為下一個值得投資者關注的細分領域。
服務機器人是未來機器人產業發展的重點,2014年年底,造服務機器人產業分析上,新加坡工程院院士、電子科技大學機器人研究中心主任、國際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聯盟副主席葛樹志站在眾人矚目的演講席上,不無自豪地說“機器人走進家庭,走進社會,這不是一個預言。”
據統計,在世界范圍內,目前服務機器人接近2500萬臺套、280億美元市場,預計2017年服務機器人產值將超過工業機器人,達到500億~700億元美元。未來,服務機器人發展不容忽視,但在迎來發展之際,技術創新還需大力加強。
技術突破是發展瓶頸
國家863計劃“十五”機器人主題專家組組長王田苗表示,“機器人從工業走向服務,尤其是創新性的服務機器人具有爆發性成長的特征,受到了廣大投資者的關注。”
在國內機器人產業,也呈現出紛紛布局之勢。有專家直言,服務機器人最終的目標是是實現“人機互動”。
葛樹志認為,服務機器人不止是功能的簡單疊加,機器人也不一定非要有胳膊有腿,但一定要有對話等感情互動。他強調說,“人機交互一定要安全,一定要互動,一定要自適應,這涉及多個關鍵技術的突破?!?/p>
實際上,出于安全性的考慮也成為服務機器人多年來發展緩慢的一個重要原因。相關專家認為,日本在服務機器人,特別是贍養老人陪伴機器人上技術做得很好,但仍未大范圍產業化,核心因素是擔心機器人失控。
未來,服務機器人是產業發展重點,但是,要走的路還很長。
服務機器人真正意義上是全智能的解決人們生活。未來,通過一系列的簡單操控就可以使服務機器人完成各種事情,這似乎是一幅很美的藍圖。但是,就目前發展形勢來看,藍圖已經開始在生活中展開。服務機器人的發展雖然還沒有迎來發展熱潮,但是不會太遠,而服務機器人的發展不只是如此美好,有一種擔心隨之而來,操作失控怎么辦?這是發展容易導出的癥狀。因此,在技術不斷突破的同時,更應該加強服務機器人的正規化使用,管理辦法等應該有需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