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非對稱產能擴張 利好LED芯片企業
冷戰時期,以美蘇兩國任何一方擁有的核武器數量,足以毀滅地球無數次。然而正因為如此,沒有一邊敢于貿然發動核戰爭。即使是在朝鮮戰場和越南戰場兩大陣營陷入熱戰,也盡量回避正面沖突,更遑論輕啟核戰爭。
這個邏輯用在LED芯片行業,我們可以看到三安和晶電(含璨圓)的有效產能相加,超過了其他所有芯片企業有效產能的總和,這兩家中的任何一家如果發動價格戰,都有毀滅行業的能力。然而三安和晶電都是上市公司,所以我們可以假定他們都是理性人,不會以自我毀滅的形式來掠取市場份額。特別是當產能規模已經成為既定事實的時候,競爭的焦點從產能轉向了價格。產能競爭的邏輯是越大越好,而價格競爭卻不是越低越好。相比中小芯片企業,他們會更加在意維護利潤最大化的價格。而因為他們的產能足夠大,大到能影響到行業,市場價格會是他們產量的函數,而利潤最大化是取決于他們的最優產量。可以確定的是最優產量可能會是170臺到370臺產能之間的某個點,但是絕對不會是370臺全開。這個邏輯對晶電同樣適用。
因此,對三安的370臺產能可以不用視同洪水猛獸,相反,剩余產能的存在,正是相當有效的阻絕進入策略,提升整個芯片行業的進入門檻。
而對于其他作為追隨者的芯片企業來說,只要不企圖挑戰這兩大巨頭的寡頭地位,不要輕易觸發價格戰,在個別客戶展開競爭的“局部熱戰”,可以說都是常規戰爭,斷不會引起“核武”級別的割喉式價格戰。
第三點: 芯片和封裝產能的非對稱擴張
雖然2015年中國區的芯片產能擴張驚人,仍是全球擴產最大比例的地區,然而中國芯片產能經過多年的積累,已經是全球產能最大的區域,因此如果觀察擴張比例,年增幅僅為20%。比照中國封裝廠的擴張幅度,特別是從2013年二季度開始的產能擴張,年增幅約為50%,主要大廠的產能擴張幅度驚人,長方和鴻利產能近乎擴張了一倍。也因此造成2014年下半年終端市場需求放緩以后,封裝行業產能利用率降至不足六成。
全球MOCVD每年新增安裝數量

資料來源:LEDinside《金級會員報告》
因此總體看來,2015年封裝產能富余程度超過芯片,即使2015年上半年再次出現下游需求回暖,有效提升封裝廠商產能利用率,但是封裝環節難以再截留利潤,下游的需求增長將會直接傳導至芯片廠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