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消費電子 > 業界動態 > 雷軍在聯想的演講:全場無言,除了掌聲!

        雷軍在聯想的演講:全場無言,除了掌聲!

        作者: 時間:2015-01-12 來源:觀察者網 收藏

          有了這樣無敵的口碑,還需要做廣告嗎?所以小米公司成立初期,我沒有成立市場部,也沒有做公關。剛開始只有一百個用戶的時候,我要能hold住。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67995.htm

          我相信口碑,我認為最好的產品就是營銷,最好的服務就是營銷,好東西大家會心甘情愿地幫你推廣。

          初期的時候大家不信,我們做實踐了一把,大獲成功。廣告這東西,一半有效一半無效,但比廣告更有效果的是口碑。

          我們為什么覺得保健品人見人煩,就是因為他們天天吹牛,廣告多得讓人心煩,消費者漸漸不愿意相信了。而沒有廣告以后,你會真心真意對待每一個用戶,所做的每件事情都超預期。

          比如說我看到一個用戶在微博里投訴“電池用了兩個星期以后充不進去電”,正當我打算回復時,卻發現已經有同事回答了他的問題。第二天我發現這個用戶貼了一條微博,說他“已經收到小米同事免費寄的一個新電池”。

          大量制造的工業品不可能不出一點差錯,但用戶投訴時,一般人只會建議返修,而我們的員工卻給他寄了一個新的電池,最后那個用戶是挺感激的。

          又比如雙十一,凌晨一點多鐘下的單,第二天早晨六點就送到了。用戶說小米的物流喪心病狂,剛買完幾個小時以后,貨就已經送到了,這個就是一個能夠打動用戶的小細節。

          所以我想跟大家談的第二個就是,口碑的核心是超預期,當你去經營口碑時,我相信你的口碑就一定會有提高。

          口碑不是新媒體營銷,其本質是認真琢磨產品和服務怎么能夠打動消費者,我覺得這是關鍵。

          這是我參考的第二間公司。

          向沃爾瑪、Costco學習:低毛利、高效率是王道

          談完同仁堂和海底撈,我要說的第三間公司是沃爾瑪。

          52年前,老山姆在家鄉創辦了一個雜貨店。他發現那時美國流通行業的平均毛利率是45%,這其實是很黑的。老山姆就想,我能不能只賺別人一半的錢,只做22%的毛利率呢?天天平價,銷量可以是別人的好幾倍,肯定能掙錢。

          所以他就把“天天平價”做成了沃爾瑪創辦的slogan。

          但是仔細想想,當別的連鎖店賺45%的時候,只做22%,理論上肯定是不賺錢的,而且虧得很厲害,這是市場競爭的原則。

          老山姆琢磨了很久,心想只要便宜一百美元,美國人就會愿意開車到十英里以外。所以他就不在市中心辦,而是找了一個舊倉庫,把所有的成本降到最低,就算毛利率只有22%,他也還有幾個點的凈利潤。

          結果,沃爾瑪用了三十年就成為世界第一,這就是高效率。

          我們的商學院教了一堆錯誤的觀念,包括我們這些投資者們,永遠在問“可不可以有更高的毛利率”。當然可以,騙用戶唄!要么偷工減料,要么就漲價,還有別的方式能提高毛利率嗎?

          我現在投資,特不喜歡毛利率很高的。中國市場上什么東西都貴得離譜,稍微好一點的東西就很貴。

          三年前,我跟的一幫高管去美國。那時我們的CEO張宏江,是從美國回來的,原來微軟的工程院院長。他一下飛機,就租了輛車直奔Costco(好市多,美國最大的連鎖會員制倉儲量販店),后來同行的七八個人也去了,回來以后都很激動。

          我感到很奇怪,獵豹移動的傅盛就給我舉例,兩個新秀麗牌子的大箱子,平時在國內大概賣9000多元人民幣,Costco只要150美元,合900元人民幣。

          美國的房子、土地、人工什么的,都貴,但這兩個箱子,價格只有國內的1/10。我們的人民拿著美國1/6、1/10的工資,“享受”著霧霾,卻要付10倍的價錢,這是為什么?

          我后來研究Costco發現,這個公司確實厲害。他們的信條是:所有的東西,定價只有1%~14%的毛利率。

          任何東西的定價要超過14%的毛利率,就要經過CEO批準,還要再經過董事會批準,非常麻煩。我看了他們的財報,7%的平均毛利率,在美國做大型連鎖零售,這是不掙錢的。所以他們通過會員費來盈利,要買東西的必須成為會員。

          2000多萬的會員,每人一年100美元。Costco的店面大概只有沃爾瑪的1/4,每種東西只有兩三個品牌,都超級好,也超級便宜。結果我們都成了Costco的會員。

          所以我想探究的一個問題是,一個公司的毛利率越高,真的越好嗎?毛利率高的公司,效率一定很低的。

          在低毛利的情況下,怎么高效率的工作才是厲害的地方。

          小米剛開始是零毛利的,依靠大規模的生產,大概能有百分之十幾的毛利率。我們的關鍵在于,把小米的整體運作成本控制在5%以內。前年是4.1%,去年是4.3%,不謙虛地講,我們是全球運作效率最高的公司。

          所以我們一定不能雇很多人,一定不能做很多事。我們的哲學是:少就是多,一定要專注。我們的模式太復雜了,簡單就是我們的核心競爭力。我們首先是復雜,然后再把復雜的事情做簡單。

          沃爾瑪跟Costco這些零售業給我的經驗就是,低毛利是王道。只有低毛利,才能逼著你提高運作效率。而小米要接近成本來定價,高效率就是王道,沒有高效率,這個公司會賠得一塌糊涂。

          我一直在想,做電子商務為什么損失那么大,要燒那么多錢呢?小米也是電子商務,我們還賺錢。我不記得在哪里看過一句話,說企業不賺錢就是犯罪,企業的社會使命就是要賺錢提高效率。但是類似于亞馬遜的神話,只有貝佐斯做到了,一般人是做不到的。而我們既然不想坑用戶,又要賺錢,就只能用所有的聰明才智來提高效率。

          提高效率不等于克扣員工。小米有7500人,5000人是服務部門,研發運作部門只有2500人,以我們今年預計750億到800億元的營業額來說,我覺得已經是天下無敵了,這需要什么樣的運作效率呢?

          所以,我們雇每一個人的時候,都需要精挑細選。

          比如我們的虎哥,Hugo Barra,安卓的產品副總裁,谷歌的全球副總裁。我用了三年多的時間,說服他到小米工作。其實到小米工作容易,因為小米目前形勢比人強,難的是說服他離開硅谷來北京工作。

          大家明白,虎哥在硅谷、在谷歌內部,都在一個很好的位置上。他也知道風險,如果小米干砸了,他可能就不能當安卓這個副總裁了,現在安卓已經占了智能手機全球百分之八九十的市場份額。他本人在硅谷也有

          巨大的影響力,加入小米時,所有的商業雜志都是整版的報道。

          去年10月份他到北京,上個月在這工作滿一年時,我跟他聊天,他還是覺得,這是個激動人心的事業。

          這段時間,新浪的前總編輯陳彤也加入了小米。他離職的時候,火得一塌糊涂,而他加入小米的這件事,熱度也相當于他離職消息的90%。

          所以,我們在不惜代價地吸引各方頂級的人才。人,對于我們這樣一個高效率的公司來說,是我們最重要的資產。我們盡量少雇人,對這些人卻有一個要求:前兩三百人,全部十年以上經驗。因為只有這樣的經驗,才能使一個公司高速發展而不翻車。

          最后整體總結,在創辦小米之前,的東西就已經在我的DNA里了。做小米的時候,我真正學習的是這幾家公司:同仁堂、海底撈、沃爾瑪和Costco。

          我們像同仁堂一樣做產品,貨真價實,有信仰。每個東西都是我自己用過的好東西,如果做得不好,請大家原諒,因為我們也只干了三年,還需要時間。

          這里爆個料,我們下一代產品還會進一大步。智能手機的競爭,是全球最激烈的競爭,這個難度是蠻高的。我們這個公司總被拿來跟蘋果比,要我每一年都比蘋果好。蘋果6000億美元的市值,假如我比蘋果好,我應該值8000億美元吧,所以我肯定不如蘋果,就不要比了。

          我們五年之內,不談超過蘋果。當你了解的越多,你敬畏的就越多,但這不意味著我們的市場份額不可能比蘋果大。

          第二點,向海底撈學用戶服務,做超預期的口碑。今天的時間很短,就不展開講了。

          第三點,向沃爾瑪、Costco這樣的公司學運作效率。我們是電商,是實業的,涉及到實業,我覺得還是效率致勝。當然,提高效率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柳傳志先生講的擰毛巾,我也很認同,不過我用的是另外一種,模式優化—把中間渠道、零售店全部干掉,少做事,用最聰明的人簡化流程。

          比如做手機,其實建立全國銷售渠道、旗艦店這些都不需要,把產品做好,開個網站,等用戶上門買,就是最好的模式。小米網,原來叫小米.com,后來國際化,又花了2000多萬元建了MI.com,我覺得值。

          小米用了大量的模式創新來提高效率,只有這樣,才能使成本大幅度降低。在消費電子行業,從制造成本到零售成本,定倍率基本上是兩到三倍,再加上渠道、零售店利潤,客戶買到東西的價格是制造成本的兩到三倍。

          為什么傳統手機那么貴?或者說,為什么傳統的所有服務都那么貴?效率不夠。中國的電商之所以有這么快的增長率,主要是我們的傳統商業落后。Costco也全是實體連鎖店,但是高效率。京東的財報顯示,京東自己就花了營業額的10%,如果Costco只要7%,你覺得Costco會受京東影響嗎?我覺得有影響問題也不大。

          所以關鍵是怎么提高效率,電商的核心是效率。這個模式有先進性、優越性,但如果不管理好成本,就很難掙到錢。

          這就是我參考過的幾家公司。

          互聯網“七字訣”外的真經:群眾路線

          最后,我講講互聯網思維。

          我談過互聯網七字訣:“專注、極致、口碑、快”,但今天不談這個。互聯網思維里還有很重要的一條—群眾路線,就是“深入群眾,相信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就是互聯網開源社區的模式。互聯網有最低的組織成本,可以讓用戶參與進來。

          小米最大的賣點是什么呢?

          我一直有個夢想,做一個好手機,用戶有好的意見,我馬上就能改。所以我設計了這樣的模式:建立小米社區,每天有300萬人訪問,提各種建議。吸納建議后,我們一個星期出一個操作系統新版。這其實是個世界級的難題,因為操作系統比較復雜,尤其要考慮出錯了怎么辦,可靠性要求很高。

          舉例說明一下。比如,不知韓寒還是王洛丹提到,很多粉絲給他們打電話的煩惱,問能不能做個只接通訊錄電話的功能?后來小米就有了這個功能。再如,有一位領導跟我說他的電話要24小時開機,晚上12點一打就睡不好覺。后來,我們就設置了VIP電話,只有VIP能24小時都打得通。

          像這樣的功能都是人民群眾發明的,因為我們不在那個場景里,想不到。實際上,小米手機發起了一場群眾運動。

          在這點上,其實我們跟iOS是完全不同的設計思想。我們是“易上手”,看起來跟iOS一樣簡單,但是“難精通”,功能非常多,集大成。甚至在設計時,我們有句名言叫“讓用戶有發現的樂趣”。

          “我對互聯網思維最深的理解,除了七字訣以外,就是群眾路線,即開源社區。互聯網是一種思想,一種先進的生產力和先進的指導思想。如果能把這個模式想透,應用到任何業務里,那個業務都會與眾不同。

          今天來主要跟大家分享我做小米的四點思考。小米前面的路還很漫長,我們今年取得了一些成績,主要感謝大家的支持,更多的是我們趕上了智能手機在中國爆發的時間點,所以才會有“飛豬理論”。

          但對我們要做的事情來說,小米才剛剛開始。我想把我們按這種哲學做出來的中國產品,帶到全世界,讓全球的每個人,都能享受到來自中國的科技創新樂趣。

          我相信未來十年,小米會像70、80年代的索尼帶動整個日本的工業一樣,像90年代、21世紀三星帶動了韓國的工業一樣,帶動中國的工業。

          小米的目標,是要成為中國的國民品牌,小米的夢想,終將成為中國的未來。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關鍵詞: 雷軍 聯想 金山 MIUI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伊吾县| 治县。| 文山县| 交口县| 留坝县| 黎川县| 石景山区| 安阳县| 达尔| 响水县| 屏南县| 祁门县| 荆门市| 利川市| 清镇市| 子长县| 阿克陶县| 北辰区| 旬邑县| 双柏县| 蒲江县| 万源市| 津市市| 丹东市| 叶城县| 富阳市| 故城县| 买车| 得荣县| 中阳县| 商丘市| 台南市| 定南县| 昭觉县| 阿拉善盟| 金寨县| 佛山市| 墨玉县| 岳普湖县| 乌兰察布市| 湟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