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外太陽能光伏市場最新動態聚焦:光伏淘金熱來了?
史玉柱的一條微博就像一顆深水炸彈,業內頓時沸騰,情形讓人不禁想起之前的恒大。光伏“淘金熱”開始了?晶硅與薄膜之爭沒完沒了,這次,人說了,給它們“平級”,叫做長期共存。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65182.htm單晶、多晶誰也不服誰的情況不是一天兩天了。按這段時間的形式,單晶準備要反超逆襲了?
有業內機構評估,2014年的全球光伏市場投資,總體而言較為穩健保守,基本上維持在20%左右的增速。你怎么看?
下面是光伏行業近期各種市場動態,閱讀方便,共饗之。
市場熱點:光伏淘金熱
“史大嘴今天開始上課學習清潔能源,爭取三個月拿到碩士學位。”幾天前,史玉柱發了這樣一條微博。
他所說的清潔能源,顯然包括光伏行業。幾個月之前,史玉柱悄然設立了一個名為綠巨人的公司,重點投資光伏業。業界普遍盛傳,其規模在40億左右。
在史玉柱身后,淘金光伏的投資者已是人頭攢動。根據公開報道,已經有百億級別的資金搶先涌入,許家印掌舵的恒大集團,近期也在光伏行業屢有大手筆布局。而站在門外探頭探腦的更無以數計。
資本市場對光伏板塊的態度,今年也經歷了由冷到暖的迅速轉變。一級市場方面,9月多家上市公司披露定增結果,機構參與度明顯提升。
不過,與房地產行業不同,光伏是一個嚴重依賴于政府補貼的行業,如果政府補貼出現變數,整個光伏行業的利潤就會被顛覆。這是他們面臨的主要風險之一。
筆者覺得每次只要有大咖跟太陽能扯點邊,不管具體做的什么,也不管最后到底是真是假,這個過程有噱頭就足夠了!以前馬云跟阿里巴巴是一例,這回看上去史玉柱似乎要靠譜點。不過,“光伏淘金熱”究竟是真是假?
【光伏產業鏈】
單晶硅“威脅”多晶硅?
根據Wind數據統計,今年前三季度,單晶硅企業迎來高速發展期,隨著成本不斷降低,毛利率上升,單晶硅龍頭企業隆基股份前三季度實現凈利1.8億元,同比大增356.59%。
分析師表示,盡管目前多晶硅占市場的絕對優勢,但單晶硅的份額在不斷增加。單晶硅將開始實現對多晶硅的部分替代,市場需求增速有望超過30%,高于光伏行業整體增速。此外,業內認為,長遠來看,光伏行業發展速度積極向上,但仍將處于深度調整階段。
有數據顯示,目前大規模工業化生產的單晶硅電池光電轉換效率在19%-20%,高效單晶硅(HIT)可達到23%-24%,而多晶硅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在17%-18%。單晶硅電池片效率的提升空間大于多晶硅電池片。齊魯證券的研究報告指出,單晶潮流將至,隆基股份作為單晶硅片龍頭成本領先迅速擴張,盈利釋放空間巨大。單晶需求占比的拐點已現,單晶將開始實現對多晶的部分替代,市場需求增速有望超過30%,高于光伏行業整體增速。
多晶硅
2014年9-10月份我國多晶硅價格總體持穩微幅下滑,從9月初到10月中旬,現貨成交均價一直維持在15.87萬元/噸,隨后受大量突擊進口多晶硅低價壓制,國內現貨價格不得不微幅下滑至10月底的15.80萬元/噸,降幅為0.44%。
目前國內下游需求雖然逐步好轉,但下游電池片、組件廠商仍處于消化庫存階段,即便進程并不緩慢,但由于庫存大部分是低效片、低效組件等產品,故看似市場在消化庫存,價格應該上漲,實際上卻由于低效產品對下游廠商盈利無太大貢獻,在下游沒有更大利潤的前提下,上游也同樣沒有漲價空間。另外更重要的是,8月14日加工貿易暫停審批公告發布之后引發的“突擊申請”造成國進口料泛濫,且進口價格相對國內現貨價低很多,對國內多晶硅造成巨大沖擊。若不加緊制止,未來短期內,最起碼到年底之前,多晶硅價格都會因此受限下滑。
太陽能玻璃
陽能玻璃的價格在2009至2014年五年間,已經下滑50%,IHS分析師KarlMelkonyan表示,其可能歸因于市場上“大規模供過于求”。
預計該下滑將在非常短的期限內繼續,今年達到每平方米4.60美元的低點,而2009年開始為10.40美元。但是IHS稱,某種程度上由歐盟對中國進口商品征收所謂的反傾銷稅所推動,這一個低于五美元的價格將不會維持很久。在歐洲太陽能玻璃制造商工廠倒閉及利潤損失后,今年五月關稅強加在太陽能玻璃上。
IHS認為,太陽能玻璃的定價將在今年后穩定,到2018年,將從今年歷史最低點提高11%,達到每平方米5.90美元。未來五年亞太區仍將是太陽能玻璃最大及發展最快的市場,只有中國一級供應商提供“高端產品”。
電池組件
EnergyTrend統計顯示,2014上半年中國組件出口東南亞國家排名,第一名國家為菲律賓的158MW,緊接在后為馬來西亞的112MW以及泰國的98MW,其后才是新加坡、印度尼西亞及越南。高嘉熙進一步指出,隨著東南亞各國太陽能政策逐漸明朗,8月中國出口至菲律賓組件單月更大幅增長19%來到43MW。
越來越多的一線光伏組件供應商正在調整戰略重心,增加內部項目出貨量。繼First Solar,SunPower和阿特斯等廠商之后,光伏制造商通過這一業務模式可以更靈活地選擇向內部項目還是外部客戶出貨組件。20家主要太陽能光伏組件供應商中目前有17家擁有專職的項目開發業務部門或分公司。部分中國廠商已經將下游業務部門分拆,以準備首次公開募股(IPO)。
另一方面,光伏組件被曝質量隱患重重,抽檢合格率不足八成。
薄膜太陽能
組件均價保持穩定,薄膜組件均價維持在0.641美元/瓦。
根據最新的市場研究報告,目前全球供應的組件中,晶硅太陽能組件占據總量超過90%。同濟大學綠色建筑及新能源研究中心副主任譚洪衛近日表示,晶硅和薄膜產品未來將會長時間共存,共同占領太陽能市場。
薄膜的主流效率依舊低于13%。低效不能充分利用屋頂面積資源。可主要應用在幕墻等建筑體當中,其利用方式會導致發電受到一定的限制,包括光照面積和輸出功率方面。業內人士稱,建筑一體化當中,不可缺少屋頂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同時幕墻等其他需要薄膜產品的地方也依然有強大需求。
【海外光伏市場】
韓國--在逆境中前行
據韓國知識經濟部有關人士表示,韓國光伏發電產業因中國的低價攻勢正面臨著危機,為克服該危機,韓國政府將制定一系列相關對策,以實現到2015年成為世界第五大太陽能產業強國的政策目標。
韓國政府在推動光伏產業發展方面不遺余力,并已推出可再生能源組合標準項目。該項目自去年生效,并已取代原先的上網電價補貼政策。據該項目顯示,2015年韓國光伏裝機容量目標為1.2GW。作為歐洲之后的又一重要新興光伏市場,韓國地域廣闊,光照條件優越,市場發展潛力巨大。隨著今年中國海關總署對美韓多晶硅雙反落下帷幕,韓國的多晶硅產業一度受到掣肘,也影響到了光伏行業的進一步發展,浦項(POSCO)、三星、LG與鮮京(SK)等韓國企業正陸續退出光伏組件市場,但這并不意味著韓國政府對太陽能的熱情消退。
今年7月,韓國總統樸槿惠又透露了最新可再生能源計劃的細節,將創建六類可再生能源相關業務,其中一項將專注于開發國內新興的太陽能租賃市場。據介紹,太陽能租賃服務可以讓普通家庭和商業機構以固定的價格租賃光伏設備,并能從出售電源的收入中獲得收益。
英國--小型光伏系統FIT補貼費率削減3.5%
英國天然氣與電力市場辦公室(Ofgem)證實稱,自2015年1月1日始,小型光伏設施(裝機量低于50kW)的FIT補貼費率削減3.5%。
盡管部分業內專家預計今年第三、四季度英國太陽能部門增勢迅猛,無需外力即可引發補貼費率自動遞減,但Ofgem還是先發制人宣布削減小型光伏系統的FIT補貼。裝機量介于10-50kW之間的光伏設施每千瓦時獲得補貼從原先的0.1213英鎊下調至0.1171英鎊;裝機量介于4-10kW之間的設施每千瓦時補貼為0.1257英鎊;裝機量介于0-4kW之間的設施每千瓦時補貼為0.1388英鎊。
德國--新增光伏裝機創新低歷
2014年9月,德國光伏系統市場需求降到歷史新低,僅為110兆瓦。光伏補貼仍持續下滑。11月,針對屋頂系統(裝機量達到500kW)的FIT補貼費率每千瓦時介于10.98-12.62歐分之間。
繼可再生能源法案(EEG)修訂法案于今年8月正式生效后,德國光伏擴張之路幾近停滯。鑒于不久的未來光伏FIT補貼費率仍有再次下跌的可能,德國月度光伏新增裝機很可能仍維持低水平。
比利時--光伏補貼太優厚 電費上漲48%
比利時2015年的電費將會上漲30%甚至48%,原因是政府對新能源,尤其是太陽能板用戶的補貼過于優厚。這筆補貼不是由政府,而是由電力部門發放給太陽能電板用戶,這就給電力供應商和電網運營商造成了17億歐元的巨額債務,迫使電力部門在2015年不得不提高電費,實際上這筆巨額債款最終將會由普通用電家庭來承擔。
拉美--為何贏得太陽能廠青睞?
雖然在全球太陽能市場中,拉丁美洲不是目前主要發展地區,市場需求甚至少于全球總量的5%,但在過去7年來,拉丁美洲比其他太陽能市場成長快速,不少國際大型工程承包商及營運商(如Sun Edison)、模組供應商(如英利太陽能、Solar World、REC Solar、First Solar、Suntech)與債券融資銀行(HSBC、歐洲投資銀行)等都已相繼在拉美地區設點。
目前該地區有1GW的太陽能計劃在興建中,此外,已有5GW的太陽能發電計劃通過審核,準備進入動工階段。GTM Research預測,2014年拉丁美洲的太陽能安裝量將會達到805MW,到了2015年則會成長近3倍,來到2.3GW。
【光伏市場投資】
在相關補貼政策的支持下,幾年前資本市場完全不碰光伏的情況有所轉變,隨著光伏技術和市場的成熟,這個行業終于開始入資本市場的“眼”。2013年,全球光伏市場融資規模超過千億,其中最主要融資市場是中國和日本。中國市場融資規模達到235億,占比21%。今年已有很多金融機構在參與洽談光伏投資項目,比往年情況好了許多。只不過對于金融機構而言,還是要看電站項目規模。
2014年的全球光伏市場,總體而言較為穩健保守,基本上維持在20%左右的增速。
對中國市場未來的判斷:一、明年可再生能源配額制出臺是刺激點,但更大的刺激有可能來自于電改的進展。二、從今年的項目融資情況來看,二級市場十分認可電站資產投資。
光伏發電相關文章:光伏發電原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