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電能表的新一代“身份證”
2.3 電子封印工作原理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64520.htm電子封印主要采用RFID技術實現,封印體由內嵌式天線和芯片組成。其中射頻天線根據具體應用需求會加工成具體的形狀;芯片部分主要分為射頻信號接口、模擬電路、數字邏輯電路和存儲器等部分組成,整體結構如圖4所示。
射頻信號接口與射頻天線連接,從射頻場中接收信號并完成芯片與讀寫器間的數據指令傳遞和交互;模擬電路提供芯片工作所需電源和時鐘,負責數字電路與天線之間交互信號的調制與解調,并為數字電路提供上下電復位信號和真隨機數信號;數字電路負責完成芯片通信過程中的編解碼協議處理和權限控制,結合隨機數等模塊提供加密算法,并完成芯片的狀態控制以及與存儲器之間的訪問控制等功能;內嵌式存儲器用以記錄芯片的ID、廠商信息等重要信息,并提供部分存儲空間供用戶存儲自定義信息。
電子封印具體工作流程如圖5所示。電子封印進場后,芯片上電并產生復位信號,讀寫器發送尋卡指令;當多封印同時在線時需要進行防沖突處理,之后讀卡器完成選卡操作;讀卡器和封印經過相互的認證才能執行相應的指令,如對存儲器的讀、寫、數據傳輸及存儲等操作,從而完成整套工作流程。
3 結語
電子封印堪比智能電能表的新一代“身份證”,工藝制程方面脫離傳統污染鉛材料,電路和外殼材料均采用環保工藝,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環保;安全方面采用內嵌安全算法的電子加密封印芯片,可實現智能電能表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統一管理;自動化管理方面,卡扣式的設計提高了防偽、防拆特性,簡化了工作量,提高了管理效率。計量設備電子封印管理系統的應用和推廣有利于提升電網的智能化水平,同時對于其他行業設備資產的智能化管理具有廣泛的借鑒和推廣意義。
參考文獻
[1]陳樹勇,宋書芳,李蘭欣,沈杰.智能電網技術綜述[J].電網技術,2009,33(8):1-5.
[2]余貽鑫,欒文鵬.智能電網述評[J].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09,29(34):1-4.
[3]陳盛,呂敏. 電力用戶用電信息采集系統及其應用[J]. 供用電,2011,28(4):45~47.
[4]朱寧輝,白曉民,高峰. 雙向智能電能表功能需求和結構性能分析[J]. 電網技術,2011,35(11):1-2.
[5]蔡周峰. 智能電能表的研究與設計[D]. 南京:南京理工大學,2013.
[6]Q/GDW 11009-2013 電能計量封印技術規范[S],
[7]GB/T 18336 信息技術-安全技術信息技術安全性評估準則[S].
互感器相關文章:互感器原理
電能表相關文章:電能表原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