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市場回暖 質量依然難令人放心
近日,光伏“十五條”終于落地,這份《國家能源局關于進一步落實分布式光伏發電有關政策的通知》,進一步完善了分布式項目備案、并網、電費結算、收益兜底、融資和監管等諸多問題。國內光伏行業發展再迎利好。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63104.htm光伏市場回暖態勢明顯
此后不久,國家能源局局長吳新雄再次表態,今年力爭全國光伏發電新裝機容量達到13GW以上,2020年達到100GW以上。
再加上此前連續不斷的政策支持,中國的光伏行業獲得了空前的政策支持,有業內人士甚至稱,中國的光伏產業目前擁有全球最好的政策環境。
據相關數據顯示,自2013年下半年開始,中國為全球供應了大約60%的光伏裝備,提供了30%以上的市場,未來這個市場份額還會擴大。
在政策刺激下,中國的光伏產業前景廣闊,光伏并網數量也達到新高。在上周由英大傳媒主辦的2014年中國光伏高峰論壇上,國家電網英大傳媒投資集團副總裁劉清鑫稱,今年8月份,國家電網經營區域新增并網光伏發電容量35萬千瓦,國家電網經營區域累計并網的光伏發電容量達到了1848萬千瓦。
不過在眾多政府人士、專家、企業家看來,中國的光伏市場雖然回暖迅速,但問題依然不少。
全國人大環資委主任毛如柏就舉例稱,比如光伏產業的質量標準和評價機制仍需完善。光伏產品質量問題,目前已經引起了全行業的重視。在業內人士看來,過去兩年,全球光伏行業經歷了低潮,中國光伏行業幾乎經歷了毀滅性的打擊,如果不重視質量,將很難走得太遠。
產品質量不容樂觀
國家能源局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梁志鵬表示,國內的光伏產品一定要重視產品質量管理,尤其是面向國內市場的產品。此前幾年,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中國的光伏產品受到歐美雙反因素影響,出口急劇下滑,由95%的出口迅速降低到70%以下,給整個行業帶來了危機。擴大國內市場消費,成為解決行業弊端的重要辦法。據了解,目前,國內的光伏應用市場已經迅速攀升到30%以上,潛力巨大。
在梁志鵬看來,雖然我國的光伏產品在國際市場經受過檢驗,質量有一定的保證。“但是我們也擔心賣給國外的時候還不錯,萬一到國內大家把質量給搞下來了,那可能就有問題了。”他強調,國內的企業一定要重視質量。
自2013年以來,國家對光伏產業的支持力度空前大,“國家下這么大決心,在其它行業是很少見的。因此企業的技術進步要做上去,我們是一個光伏制造和市場第一的國家,在技術上不應該成為二流。”
光伏產品質量問題目前也引起了業內的高度重視。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秘書長王勃華在2014年中國光伏高峰論壇上公布一個數據顯示,目前中國光伏產品質量并不容樂觀。
現場檢測的11個大型地面光伏電站,運行一年期組件當中,考慮一些不確定因素之后,51%的組件衰減在5%到10%之間,其中大約30%的組件功率衰減超過10%,8%的衰減超過了20%。
“質量問題非常嚴重,我過去說過一句話,如果面對美國的‘雙反’,歐盟的‘雙反’,行業組織、業內專家、政府機關、政府領導人都可以為光伏產業說話,理直氣壯為我們的行業辯解,為行業去做工作,然而一旦我們的產品質量出了問題,就沒人替你說話。”王勃華說。
作為全球最大的光伏產品出口國、制造國和市場,中國的光伏產品目前在國際市場上并沒有取得與市場規模相稱的一流地位。而日本、美國等國的光伏制造水平卻有值得借鑒之處。
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國際太陽能中心主任、甘肅自然能源研究所所長喜文華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強調,我國要想從光伏制造大國向強國轉變,必須保證產品質量,“質量不行永遠占領不了市場”。
據他介紹,日本的光伏產品質量之高給了他很深的印象。1983年,日本一家公司,在蘭州建立了我國當時最大的光伏電站,現在看來也就10千瓦,31年過去了,那個電站目前還在順利運行。“上面的接線,光電板背面所有螺絲都完好無損,我們最近研究效率曲線下降情況,包括蓄電池,用了這么多年效果還很好,這值得國內企業學習。”
亟待建立標準化體系
作為從事光伏電站建設的專家,中國水利水電顧問集團公司咨詢師謝宏文對于國內光伏電站的質量缺陷深有體會。他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稱,在光伏電站建設方面,比較關鍵的一點就是我們所用產品的質量。
在他參加過的一些國內開發企業的光伏電站項目評估中,從實際運行的項目來看,有些光伏組件實際衰減遠遠超過了預期,或者所承諾的情況。后果往往因為供貨商能力有限,開發商很難得到完全補償,只能通過雙方協商,互相承擔一些損失。
“如果這種情況大規模出現的話,對于(光伏)行業非常不利。”他建議,政府應該加強產品質量的管理,從檢測認證入手,重視生產環節控制,以及對于供貨商的資質要求,提高供貨的門檻,從源頭保證產品質量,幫企業規避一些風險。
作為國內光伏產品龍頭之一的天合光能董事長兼CEO高紀凡也坦言,近年來,隨著國內光伏產業迅速發展,廠家太多,產品質量確實有點失控。
杜邦大中國區域電子與通訊事業部總裁鄭憲志在2014年光伏峰會上接受記者采訪時稱,提高產品的可靠性及質量未必需要很高的成本,長遠來看,反而多賺錢,前提要重視質量。作為光伏組件公司,每個組件賣出去,都要有25年的效率質保,“作為組件公司,你的責任就是一定要能夠召回、更換,做不到這點,就會失去信用。”
國家能源局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司光伏專家董秀芬就強調,近期需要我們關注的問題就是質量問題,光伏質量、工程質量問題,這是產業持續發展必須關注的。有很多細節要做,工程上怎么規范,設計、施工、監理怎么做,包括產品質量,怎么提高標準、規范檢測認證,這些是當前需要做的。
“不管是光伏電站還是分布式光伏,我建議要加強標準體系的建立,因為現在整個光伏標準和風電同是新能源,相比來講在標準制定方面,還有一定的差距,所以要加快光伏產業在標準方面的制定,然后形成系列化的標準,來保證我們工程的質量和項目的健康運行。”謝宏文稱。
據中國光伏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關于國內光伏產品的質量標準,目前已經引起相關部門重視,正在研究制定之中,相信不久就能夠出臺。
光伏發電相關文章:光伏發電原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