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系統中RFID技術的應用
物聯網RFID作為一種新興的自動識別技術,由于具有遠距離識別、可存儲攜帶較多的信息、讀取速度快、應用范圍廣等優點,已經在各個領域開始逐步成功地推廣應用,并且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若將這項技術應用于商場的銷售和管理中,必然會進一步提高商場的運營效率。
引言
隨著人們對于識別技術的要求越來越高,以往的識別手段已經逐漸滿足不了現代社會的需求,特別是在商店、超市等場合。由于商品種類、數量繁多,進貨、出貨量大,商品的價格還需要根據市場的供需情況實時地進行調整,而傳統的識別方式由于其識別速度慢、識別信息量小,因此給商場管理帶來了諸多不便。隨著RFID技術的出現,無論是識別的精度、速度,還是識別的信息量,都較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如果在商業系統中引入RFID技術,將會很大程度上提高其運營效率。
1 射頻識別技術簡介
1.1射頻識別的概念及特點
射頻識別是一種非接觸式的自動識別技術,它通過射頻信號自動識別目標對象并獲取相關數據,英文名稱為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簡單地講,射頻識別是無線電技術在自動識別中的應用。
射頻識別技術具有識別速度快、精度高、信息量大等特點,同時,射頻識別技術可以穿透一定的介質進行識別,比如木材、塑料、硬紙盒等。另外,射頻識別技術能同時對多個物體進行識別。
1.2射頻識別系統的組成及其工作原理
射頻識別系統的組成一般至少包括如下兩個部分:應答器和閱讀器。
應答器:電子標簽是應答器的一種,英文名稱為Tag或者Smart Labels。電子標簽主要由線圈和芯片組成,每個電子標簽都有約定格式的電子編碼,電子標簽附著在物體上標識目標對象。
閱讀器:英文名稱為Reader,閱讀器可以無接觸地讀取并識別電子標簽中所保存的電子數據,從而達到自動識別物體的目的,并可進一步將數據傳送給計和網絡,實現對物體信息的采集、處理及遠程傳送等管理功能。
射頻識別系統的工作原理如圖1所示。標簽(Tag)進入磁場后,接收閱讀器發出的射頻信號,電子標簽憑借感應電流所獲得的能量發射出存儲在芯片中的信息(Passive Tag),或者主動發送某一頻率信號(Active Tag),閱讀器讀取信息并解碼后,送至中央信息系統進行有關數據處理。
電子標簽和讀頭通過各自的天線構建起二者之間非接觸信息的傳輸通道,這種空間信息傳輸通道的特性完全由天線周圍的場區特性決定,是電磁傳播的基本規律。通??梢愿鶕^測點距離天線的距離將天線周圍的場劃分為3個區域:
?、贌o功近場區。是天線輻射場中緊鄰天線口徑的一個近場區域,通常該區域的界限距天線口徑λ/2π處。從物理概念上講,該區域是一個儲能場,其中的電場和磁場的轉換類似變壓器原理。其中λ為電磁波波長。
②輻射近場區。這個場區的電磁場已經脫離了天線的束縛并作為電磁波進入空間,輻射場占優勢,并且輻射場的角度分布和距離天線的口徑的距離有關。
?、圯椛溥h場區。該場中輻射場的角分布與距離無關,是最重要的一個場區,與近場區的分界距離為R=2D2/λ。其中為天線直徑,Dλ為電磁波波長。
射頻識別系統中標簽與讀頭之間的作用距離是射頻識別系統應用中的一個重要指標。通常情況下這種作用距離定義為標簽與讀頭之間能夠可靠交換數據的距離。根據標簽與讀頭之間的作用距離,標簽天線與讀頭天線之間的耦合可以分為如下3類:
?、?密耦合系統:范圍0~1cm,是無功近場區之間的電感耦合,頻率一般在30MHz以下,電磁泄露小,能量大,適合安全要求高的場合,例如電子門鎖。
?、?遙耦合系統:分為近耦合系統(15cm)和疏耦合系統(1m),利用無功近場區之間的電感耦合,典型工作頻率為13.56MHz。
?、?遠距離耦合系統:作用距離為1~10m,利用輻射源場區之間的電磁耦合。
2 RFID技術應用于商業系統的實施方案
目前,國內商場中的商品均采用普通標簽標注,包含的信息量少,并且改動不方便,這對于信息的動態更新是非常不利的,同時,給貨物的倉儲管理也帶來了不少麻煩。例如,當物品的價格變動時,普通標簽不能實時顯示和在線修改,只能通過營業員重新標價,同時,數據庫中的物品價格也要進行改動,顯然,這種標簽管理方式是非常麻煩的。
在商場貨物的銷售、倉儲和管理中應用RFID技術,可以大大提高商場運營的效率,使得商品信息的實時顯示、在線更改、物品的倉儲管理以及商品的銷售都可以一氣呵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