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寬帶低輪廓高增益背腔縫隙天線
1 引言
從微帶縫隙天線的概念被提出以來,由于它剖面薄、重量輕、可與載體共形、易與有源器件集成等優點,已被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器通信、導航等領域。另一方面,隨著通訊技術的發展,希望個人通信中的天線具備寬帶低輪廓特點,以使天線可以與建筑內的裝飾物相結合,實現所謂的“美化天線”的要求,在此方面,低輪廓的縫隙天線也有應用空間。為實現微帶縫隙天線的單向輻射,一般需采用半波長高度的背腔來實現。近年來的工作提供了一些有效的降低背腔尺寸的方法,例如采用介質加載或電磁帶隙結構。文獻則給出一種超低尺寸的背腔結構的微帶縫隙天線,其背腔高度僅為約0.025波長。在縫隙天線的寬帶化方面,也有許多引人矚目的工作。
本文在上述工作的基礎上,提出了一種新型的天線結構,即在所訴及的超低尺寸背腔縫隙天線上部加入開窗的金屬貼片,從而進一步控制天線的帶寬、方向圖與增益,實現了寬帶高增益設計。
2天線結構
天線結構如下圖1所示,天線制作在相對介電常數為2.55厚度為1mm的聚四氟乙烯介質基片上。在介質基片一面的金屬板上開一縫隙,另一面采用50歐姆微帶線饋電,微帶線在縫隙處通過過孔與開縫金屬板短路。開縫面下方為背腔結構,而在饋電面上部加上一開窗的金屬貼片。背腔內、開窗金屬片與介質基片之間均無介質填充。
圖1天線結構俯視與前視圖
設計中,通過調整各參數可以獲得需要的方向圖特性與阻抗特性。在各個參數中,背腔的長度Ca、開窗貼片的長度a這兩個參數對天線特性影響較小,可事先選定。選取準則為Ca約為最低頻率對應的波長,而開窗貼片長度a可充分覆蓋縫隙即可。
3設計與仿真
使用Ansoft公司的電磁仿真軟件HFSS可以對上述結構進行仿真分析與優化設計。在設計中,可首先根據文獻與經驗確定各參數的初始值。初始值的確定可遵循下述方式:
天線的工作頻段為DCS頻段,因此設計時中心頻率設定為1.8GHz,其對應的自由空間波長為167mm。因此,參照文獻的結果,L可選取為中心頻率波長,即167mm,W選為5mm,Ca可選為180mm,Cb為100mm,Wa、Wb分別選擇100mm與50mm,a、b則分別取為220mm與150mm,H1、H2均選為5mm。
在上述參數的基礎上,使用HFSS進行優化設計即可獲得較為理想的天線參數。優化過程中可以發現,開窗的大小會對天線的輻射方向性影響較大,開窗過大或過小,天線都不能在Z軸正上方(坐標如圖1)獲得理想的增益。而縫隙長度L則主要影響天線整個頻帶內增益的起伏。當其他參數固定,而L在一個波長附近變化時,可以發現L越大,則頻率高端增益越好,反之,L越小則低端增益越高??p隙帶度W與開窗寬度Wb、背腔寬度Cb對天線的阻抗特性影響較大。例如,縫隙越寬則天線的阻抗帶寬越寬,然而其帶內駐波比則相應增大,反之,則阻抗帶寬變窄而帶內駐波比減小。根據這些規律,可以有目的調整各個參數,最后對開窗貼片的高度H1、背腔高度H2進行微調即可實現理想的方向圖與阻抗特性。
4.仿真結果與分析
最后,經過仿真分析,確定的尺寸參數為:
a=220mm,b=180mm,Wa=86mm,Wb=40mm,L=165mm,W=3.8mm,Ca=180mm,Cb=96mm,H1=4.8mm,H2=5mm。
仿真獲得的天線阻抗特性如圖2所示。此處,我們將HFSS仿真獲得的結果與另外一種電磁仿真軟件CSTMicrowaveStudio仿真獲得的結果進行了對比,發現二者基本一致,證實了仿真結果的可靠性。仿真結果顯示,在1.7-2.05GHz頻段,天線VSWR2.5,具備較好的寬帶特性,可完全覆蓋DCS頻段。
圖2天線駐波比特性
圖3給出了天線在各個頻率上仿真獲得的輻射方向圖。結果顯示天線在此頻段可以獲得最高11.2最低8.5dB的增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