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TD-LTE系統組網測試中下行流量的測試
無線網絡側用戶數據處理的流程
圖1-1 3GPP LTE網絡的用戶面協議棧
圖1-1是3GPP LTE網絡的用戶面協議棧 [1]。左邊藍色框內是無線網絡側的用戶面協議棧。下行數據從核心網傳輸到基站側后,經過PDCP層、RLC層和MAC層的封裝映射到物理層上,再通過空口傳輸到UE側。UE側經過相應層的解封裝后,得到下行的數據包。
PDCP層從上層接收數據,對數據進行壓縮和加密,然后再轉發到RLC層。RLC層根據底層傳輸塊大小對上層PDU進行分段,然后通過確認模式、非確認模式或者透明模式傳輸到MAC層,并通過ARQ機制進行錯誤修正。MAC層實現了UE間的動態調度,能通過HARQ進行錯誤糾正以及實現傳輸塊格式的選擇等功能。物理層為MAC層和高層提供信息傳輸的服務。在TD-LTE系統中,MAC層和物理層的配置和功能直接影響了用戶的下行流量。
下行用戶數據在MAC層是承載在傳輸信道DL-SCH上的。當基站發射數據的天線多于一根時,MAC層會將接收到的上層數據分成兩個比特流。圖1-2是傳輸信道DL-SCH在MAC層的一個比特流的處理流程 [2]。每一個比特流需要被附加24比特的CRC校驗位,然后再進行比特加擾。如果比特流的大小大于傳輸信道的最大長度,比特流就會被分割成多個碼塊,每一碼塊都要加24比特的CRC校驗位。經過碼塊分割后,每一個碼塊都要進行信道編碼。DL-SCH傳輸信道使用的是Turbo 1/3 編碼方式。編碼后的數據進入HARQ軟比特緩沖器后,進行HARQ的功能處理。從HARQ軟比特緩沖器輸出的比特流進行二次交織后,與控制信息復用,然后再映射到物理信道上。
圖1-2傳輸信道DL-SCH在MAC層的處理流程
圖1-3是物理信道PDSCH上兩個碼字的處理流程 [3]。首先,將傳輸信道DL-SCH上的碼字進行加擾,然后再進行調制。PDSCH的調制方式可以是QPSK、16QAM或64QAM。經過調制后的碼字是復值的調制符號,這些符號又會映射在一個或者多個的空間層上。在LTE系統中,空間復用可以有1、2、3或4層。每一層的復值信號經過預編碼后映射在為這個PDSCH分配的資源單元上,然后再經過OFDM調制,被發送到天線端口上。
下行流量的潛在影響因素
用戶面數據的處理流程描述了物理層和MAC層對用戶數據的處理過程。物理層的配置決定了系統最終能夠為用戶提供的物理承載能力,而這些物理承載中映射的用戶信息比特數是由MAC層所采用的編碼率、調制方式以及是否有數據重傳等因素決定的。所以,下面分別從物理層和MAC層分析影響下行流量的因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