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測試測量 > 設計應用 > LTE系統中eNodeB測試方案探討

        LTE系統中eNodeB測試方案探討

        作者: 時間:2012-08-05 來源:網絡 收藏

        因此,EVM并不是一個獨立的技術指標,它除了由實際電路的非理想因素決定之外,還受發射功率、本振電平功率的影響。因此為了有效評估硬件設備的非理想因素,有必要將EVM指標與功率結合起來考慮,實現對調制質量的高效測試。

        為了保證的正常工作并為高速率傳輸提供保障,在eNodeB設備的無線指標測試中,應充分重視有效的EVM指標測量方法,因此以下對相關的測試方法提出了新的建議。

        在射頻單元的功率效率測試用例中,應在滿足規范要求的EVM指標的條件下,計算射頻單元的功率效率,這避免了犧牲功率效率、降低相位失真程度而換取EVM指標的提高。在最大發射功率、總功率的動態范圍以及頻率模版、鄰信道泄露功率比的測試用例中,應在滿足規范要求的EVM指標的條件下,分別測試上述用例。這是因為得以運行的前提是EVM指標滿足規范要求,因此最大發射功率、總功率動態范圍等測試用例也必須在能夠正常接收解調的工作條件下進行測試。在EVM指標的測試用例中,為了保證測試結果的有效性,并能真實反映硬件設備的非理想特征,應在保證功率效率的前提下,規定本振功率,測量EVM指標是否滿足規范要求。

        LTE系統由于采用了多載波調制技術,使得EVM指標相對于單載波網絡更加難以改善。子載波的頻譜相互重疊的特點對子載波間的正交性提出了嚴格的要求,然而信道中存在的多普勒頻移,以及發射機與接收機本振之間的頻差,都會引起頻率偏移,導致子載波間的正交性遭到破壞,產生子載波間干擾(ICI)。此外,由于OFDM符號周期較長,所以對本振相位噪聲更為敏感。

        本振的相位噪聲會導致子載波間正交性的喪失,它將引入公共相位誤差(CPE)和子載波間干擾(ICI),導致LTE系統性能下降。這些都將進一步惡化EVM指標,因此3GPP對于EVM的指標要求也略微不如UTRA嚴格:基于QPSK調制信號的EVM指標從17.5%增加到18.5%,基于16QAM調制信號的EVM指標從12.5%增加到13.5%。研究表明,LTE系統中EVM的值更依賴于在放大器輸入端OFDM符號的輸入功率,而與子載波的調制方式無關;不同的調制方式對接收端的靈敏度影響不大。因此,上述QPSK和16QAM的EVM指標略有差別,但各調制方式的EVM指標不會有太大差異。



        評論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寻甸| 万载县| 旬邑县| 淮滨县| 富源县| 德安县| 托克托县| 罗山县| 永嘉县| 金秀| 辽源市| 信宜市| 拉孜县| 纳雍县| 嵩明县| 十堰市| 广丰县| 金乡县| 黄浦区| 丹东市| 墨脱县| 双峰县| 江西省| 凌海市| 仁怀市| 繁昌县| 根河市| 织金县| 松原市| 钟山县| 兴和县| 玉山县| 榆林市| 介休市| 涪陵区| 南江县| 高台县| 林西县| 将乐县| 沁阳市| 东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