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選擇液位計
這兩種情況下,決定因素是準確度高,穩定性好,能夠從反應器頂部取出探針進行校準或者直接更換的性能(也許是最重要的)。
Ward先生說,“我們的工藝會連續運行10到30天,如果因為生產中的問題導致一批原料報廢的話,那就意味著一大筆錢就這樣損失了。”
Ward也注意到校準領域內所取得的可喜成就,Genetech公司設計出一種離線校準裝置,該裝置采用激光技術旨在確定磁致伸縮探針和雷達液位計的精確度。
Ward進一步解釋說,“即使在生產過程中時,我們也能拉出探針進行校準,”在過去,使用測壓元件來測定反應器內物料的量時,需要在反應釜內裝滿純水并以科氏質量流量計的測定作為空白進行校準。
Ward接著說,“這個過程很花時間,而且純水價格非常昂貴。再加上一旦用過以后,需要進行再處理,現在我們淘汰了常規的純水校準,但是我們每隔三四年才回過頭來校驗一次,而不像以前六至十二個月就要校驗一次。”
他總結說:“我們幾乎試過所有的方法,之所以采用這兩種技術,是因為對準確度的要求更高和反應器的壓力而不能關閉反應器。”
在美國麻省Worcester的Abbott Bioresearch公司, 正在全力生產公司新批準的人類無性繁殖抗體Humira,在此之前靠生產其他產品勉強維持。量度經理Mark Edlinger,更喜歡用測壓元件和壓敏元件組合的方法,而不喜歡用其它的液位測定方法。他甚至采用一個頂部型的探針裝置,為了克服壓力傳導底座在一些應用中可能會出現的不利條件,他在探針的底座裝了壓力傳送器。這個裝置與其它的頂部型探針類似,你可以隨時拉出探針并校準。當他提到采用探針電容和非接觸式雷達技術的特殊應用時說,“我強烈支持壓敏技術,我們現在遇到的最大挑戰就是,起泡和湍流所帶來的困難。”
豐富的選擇
對于給定的工藝變量,測量本身有多難,從不同的測量方法中選取合適的測量方法的難度就有多大,我們把它稱作儀器應用技術的公理。當然測定反應釜內的液位在原理上是相對簡單的問題,在工業生產中表面和界面的條件變化是如此之大,以至于幾年以來,我們應用和發展了20多種不同類型的儀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