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IPv6切莫重“養雞”輕“生蛋”
吳建平教授是我國IPv6研究和實踐的倡導者。他領導的CERNET是我國最早研究IPv6的單位。此前,他承擔并完成與IPv6有關的科研項目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中國高速互聯研究試驗網絡NSFC鄄NET”和清華諾基亞聯合實驗室關于IPv6的研究計劃;主持由國家計委和日本政府共同資助的“下一代互聯網中日IPv6合作項目”。多年的研究經歷使他對IPv6的應用與發展,見解獨到。
吳建平強調,在中國推進IPv6應該逐步進行。必須注意建網與設備供應商、運營商、增值服務商的自主創新和市場培育協調發展。特別要注意對國內擁有自主創新潛力、其產品具有國際一流水準的企業,通過政府采購等“陽光”操作給予支持,從而穩步發展IPv6的整體建設。他舉例說清華比威公司即是屬于具有上述特點的一家企業。
2000年成立的清華比威公司,在國家“863”重大項目、信息產業部電子發展基金重點項目和國家發改委產業化重大專項的支持下,與清華大學共同研制成功BitEngine12000系列IPv6核心路由器。該產品是第一個通過信息產業部IPv6入網測試、第一個通過信息產業部IPv6進網運行實驗,第一個、也是目前唯一一個獲得信息產業部IPv6入網證的國產IPv6核心路由器,測試報告顯示在一些指標上超過了國外產品。BitEngine12000系列IPv6核心路由器累計申請專利15項,其中一些技術創新正在國家有關部門支持下制定國家標準。在日前開通的CERNET2的25個節點上,該公司的IPv6核心路由器中標50%。
吳建平坦言,IPv6的出現,使我們擁有巨大的網絡地址空間,從而具有擺脫我們在IPv4環境下因地址資源的匱乏,在安全、服務質量保障、自動配置功能以及對移動服務的支持、多播、數據吞吐等方面的發展受到掣肘。但是縱觀IPv6的發展,無論國內外,對應用的增值服務都處于探索階段。
近兩年消費電子的興起,目前被公認是未來IPv6增值服務最大的開發領域。手機游戲、音樂下載、移動視頻等等已經初現端倪。當消費電子和寬帶無線結合,和點對點的IPv6結合,將建立一個全新的電子生活。日本發展IPv6,不是挑戰歐美電信設備供應商,而IP汽車、消費電子才是背后的真正因素。但是顯然,IPv6對這些產業格局影響甚微。而即使是在像日本這樣增值業務需求旺盛的國家,在IPv6上開創新業務,也還是缺乏經驗的,日本也在探索盈利的辦法。
有人提出,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下一代互聯網的方向已經確定了向著IPv6發展,但是沒有應用的平臺就像空中樓閣一樣不可實現。對此,吳建平有些不以為然。他認為對目前以經營為主業的電信運營商來說,從IPv4向IPv6過渡尚需時日,關鍵是要確定比較理想的轉移模式,而這一研究工作沒有必要在投資建網后開展。“而沒有很好的轉換模式和新的增值服務開發,運營商們遲早會遭遇望網興嘆的尷尬”。
吳建平建議,IPv6網絡的設計應依據以下幾個原則進行:經濟性,節省成本,充分利用現有的IPv4的網絡和設備;實用性,網絡可以提供各種類型用戶的IPv6接入;可用性,網絡不能是一個空網,需要支持一定的基本業務;先進性,開通和試驗一些具有IPv6特點的業務。應該注重IPv6網絡技術測試,設備評估,組網能力,過渡策略,互連互通,包括IPv4/IPv6互通、IPv6網間互通、國際互通等;QoS服務質量保障,網絡安全,寬帶接入,無線接入方法,多媒體業務支持,應用示范,商業模式探討,IPv6終端,IPv6的標準化工作,DNS和地址管理及分配問題;網絡的可管理性,網絡的可維護性,移動IPv6,IPv6網絡的生存能力和信息傳送的公平性,組播服務等。“盲目建網,對推動IPv6在中國的應用發展只有適得其反的效果,這種悲劇我們早已有教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