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小無線心臟起搏器 數據可傳送到智能手機
12月9日,奧地利醫生為患者植入了這樣的微型起搏器,這是此類起搏器的第一例人體試驗。據制 造商美敦力稱,這是世界上最小的心臟起搏器。它長24mm,體積0.75 cm3,僅是傳統起搏器的1/10大小。今年早些時候,St. Jude Medical公司買下了另一家制造微型心臟起搏器的創業公司Nanostim。Nanostim生產的心臟起搏器長41mm,體積25px3。
這兩款新儀器都是外科微創技術的最新成果。醫生把起搏器送入患者大腿處的靜脈血管,隨后操縱導 管j將其推向心臟。上世紀90年代末,靠導管操作的球囊血管疏通術開始取代搭橋手術。從此,醫學界廣泛采用微創性的心臟治療方案。其他心外科治療中所必需 的器械,例如用來擴張狹窄動脈的支架,以及最近為自身瓣膜受損的患者所開發的人工瓣膜,都可通過導管在人體大血管中蜿蜒穿行,輸送到指定位置。
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心血管專家Brian Lindman和同事發現,運用基于導管的微創技術進行瓣膜修復,對高風險的老年患者更加安全,同時,那些原本無法進行外科手術的虛弱病人也能得到妥善治 療。Lindman最近發表的一項研究表明,經由導管的方法還能提升糖尿病人的生存幾率。另一方面,對于諸如修復瓣膜這類心外科治療方案來說,進行創傷性 的外科手術可使修復的效果更加長久,這對于強壯的病人來說也許是更好的選擇。“無論對外科手術還是微創導管來說,并沒有哪一個選擇總是比另一個 好,”Lindman說,“最終選擇取決于心臟問題的情況和不同方案的細微差別。”
微型心臟起搏器現已被用于人體試驗,而St Jude的產品也已被批準在歐洲用于臨床。制造商稱,起搏器的電池能夠維持滿負荷運轉8~10年。新型起搏器位于心臟內部,不用再在心臟上纏繞很長的電 極。美敦力起搏器由“小爪”固定在心臟組織上,與心臟接觸的電極發送電脈沖信號。這一新設計減少了設備消耗的電力,還可消除某種導致設備故障的潛在風險。
對于心律失常患者或難以診斷的疑難患者,美敦力開發了一款小型化的心臟監測儀。以往,心臟的監 測需要持續追蹤心臟活動,可能一次就要幾天。病人在此期間必須把便攜式監測裝置一直掛在脖子上。而今后,醫生可以用類似注射器的設備,將新型監測儀植入心 臟上8mm深的小創口內。心臟活動數據可以無線傳輸到床邊的監視器上,甚至可以傳送到智能手機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