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層建筑安全疏散及逃生疏散新技術
第二,靈活確定疏散方向。如果被困人員所處的位置離地面較近,而且是在起火樓層以下,在樓梯內就要向下疏散,但要注意觀察樓層標識,防止誤人地下室。如果是處在起火層以上的樓層,向上蔓延的煙火造成無法向地面疏散,則不能強行向下逃生,可以通過樓梯向上逃生,通過樓梯問到達層頂平臺。因為按照我國消防技術規范,高層建筑一般至少有2部樓梯可以直通屋頂平臺。這樣,一方面可以再從相鄰未受火災影響的其他樓梯間下行疏散逃生,這在設有多個單元的板式高層住宅中尤為常用。另一方面,如不能借用其他樓梯疏散,也可以在層面暫時躲避火勢,等待消防人員救援。
有些超高層建筑每隔15層左右還專門設有避難層,避難層設有專門的防煙設施。疏散樓梯在避難層處平面位置發生變化,以保證人員經過避難層之后才能繼續疏散,從而為被困人員提供暫時的避難空間。在設有避難層的高層建筑內,被困人員也可以選擇到就近的避難層等待救援。
第三,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慎重使用電梯。很多高層建筑設有消防電梯,消防電梯平時兼做客梯、貨梯,由專用的消防供配電線路供電,而且采用了防止煙、火和滅火積水侵入的安全措施,在火災時可以迫降到首層。消防電梯主要供消防人員使用,攜帶滅火裝備快速接近起火點以展開滅火救援行動。同時,在高層建筑消防管理人員和現場消防人員的組織下,也可將消防電梯用于安全疏散,特別是用于疏散乘坐輪椅的殘疾人、病人等行動不便的人員。
“火災時不能使用普通電梯”是國內外消防界的共識。主要是防止火災時的高溫煙氣和滅火積水蔓延、流淌到前室和電梯井,導致電梯故障,停運造成人員被困,進而受到煙、火威脅發生傷亡。事實上,國內外也確實多次發生因火災時盲目使用電梯而造成人員傷亡的事故。但是,對于同時容納上萬人的高層建筑來說,緊急情況下如果僅僅使用樓梯疏散,需要幾個小時才能將所有人員疏散出去,而這期間一旦火勢失去控制或者樓梯被破壞,必將造成嚴重的人員傷亡。因此,很多高層建筑火災中也都有成功利用電梯疏散的記錄,有時電梯還發揮了關鍵作用。在“9·11”事件中,紐約世界貿易中心1號樓被飛機撞擊后,2號樓內約3000人在飛機撞擊2號樓前從78層以上的樓層成功疏散,其中絕大多數人是乘電梯疏散的。
二、高層建筑疏散逃生新技術
火災中緊急疏散和撤離高層建筑內的全部人員需要很長時間,特別是“9·11”事件中,世貿中心雙塔內的被困人員絕望中從。100多層縱身跳下的慘烈情景震撼人心,也激發了世界各國對高層建筑輔助疏散設施的高度重視。為應對火災、爆炸以及核生化恐怖襲擊等非傳統安全威脅,近年來出現了形形色色的高層建筑疏散逃生設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