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產業劫后重生出口市場 急轉彎向亞洲
正在積極復蘇中的光伏產業再次遭遇“雙反”大棒,這令下半年光伏產業的發展蒙上陰影。但與此同時,觀點也指出,“雙反”或將對推動產業整合進程起到作用,倒逼企業開辟新的海外市場,企業也應當盡早布局來應對。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48047.htm光伏產業“劫”后重生出口市場“急轉彎”向亞洲
2013年以來,光伏行業經歷了由“死”至“生”的轉折,在大批光伏企業倒閉后,行業整體開始復蘇。
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全球實現了裝機38.7G瓦,同比增長了26.77%。而2009年,全球市場的總體裝機量不到10G瓦,相當于4年間增長達到3倍以上。在這其中,中國光伏企業的復蘇同樣強勁,據證券日報援引Wind資訊數據,A股36只太陽能概念股,2013年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較2012年大幅增長了近500%。
進入2014年,光伏產業復蘇仍在持續。江西省商務廳數據顯示,第一季度江西光伏產品累計出口2.47億美元,同比增長36%;另據杭州海關統計,一季度浙江出口太陽能電池1007萬個,與去年同期比增加1.1倍。價值17.5億元人民幣,增長19.5%。
緣何受到2012年致命打擊的光伏業能夠再次騰飛?有觀點認為,全球更加注重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加上光伏發電成本的持續下降為產業復蘇立下了“汗馬功勞”。
除此之外,中國光伏企業也積極進行了戰略調整,改變以往扎堆于電池、組件環節的策略,逐漸興起地面電站投建熱潮,接過了海外市場的“棒”,打通了另一條銷售路徑。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光伏組件出口量約為16GW,出口額約100億美元,同比下降27%。其中,對歐出口份額由2012年的近65%下降至2013年的30%。而與此同時,中國2013年新增光伏裝機11.3GW,排名世界第一。
值得注意的是,在過去的一年,亞洲市場取代歐洲成為中國光伏產品的最大出口地。中國海關統計數據顯示,在2014年前兩個月,日本市場所占比例已上升至34.23%,成為中國出口光伏產品的最大市場。
從江西和浙江兩個省份提供的數據來看,也是如此。出口市場逐步轉向亞洲等地,對歐盟出口均有所減少。江西商務廳表示,出口市場逐步轉向亞洲、非洲及澳大利亞。與2013年同期相比,對美國、南非、英國等國出口增幅分別達到37、6、12倍;對比利時、德國、荷蘭等歐盟國家銳減,分別下降97%、98%、34%;而印度則成為浙江光伏企業第一大出口市場,與此同時,對歐盟出口同比繼續減少。
“雙反”再度襲來+亞洲市場后勁不足復蘇背后阻力重重
不過,一片欣欣向榮的背后,風險仍不能忽視。光伏出口尚未完全走出低谷,江西商務廳指出,一季度出口額僅接近高峰期2011年的4成,其快速增長與2013年基數較低也有一定關系。而現實情況是,自3月26日美國商務部宣布對中國光伏企業發起新的反傾銷調查以來,浙江光伏企業對美出口量已經大幅減少。
雪上加霜的是,美國商務部于6月3日宣布了調查初裁結果,認定從中國進口的晶體硅光伏產品存在補貼行為。初步認定中國出口到美國的晶體硅光伏產品獲得超額政府補貼,補貼幅度為18.56%至35.21%。基于補貼幅度的初裁結果,美國商務部將通知美國海關對中國出口的上述產品征收相應的保證金。這無疑將對光伏產業復蘇再次造成打擊。
而面向亞洲方面的出口,也存在多重因素影響發展后勁。有研究所報告顯示,由于日本國土面積小、光伏補貼下降,2014財年過后,大型光伏電站市場將迅速萎縮。到2020年將收縮至20.3億美元。這種需求的下降,可能會對國內光伏企業產生一定影響。
此外,印度融資成本高昂、缺乏強制規則、政府換屆;韓國本土廠商供應充足等因素的影響,也為復蘇埋下隱患。
內部方面,同樣存在“消化不良”的風險。證券日報指出,目前我國光伏電站主要集中于西部省份,其中,甘肅占2013年全年新增光伏裝機的24%,新疆和青海占比則分別達到18%、17%。雖然這些地區光照充足,適宜進行光伏發電,但與此同時,它人煙稀少的特性決定了其并不具備就地消納電力的能力,而電網建設的滯后,也意味著這里的地面電站將面臨“窩電”的風險。
或倒逼整合進程企業應積極及早布局
盡管光伏產業前路并非一片光明,但仍有觀點認為2014年下半年光伏產業需求將大幅增長。
據美國研究機構IHS的最新報告預測,鑒于數個重點市場激勵政策有所改動以及系統價格創下的歷史新低,預計第四季度全球新增光伏裝機量將高達15G瓦,高于去年同期創下歷史紀錄的數據12.7G瓦。IHS也認為,下半年激增的光伏市場需求有望改善整個行業的商業環境。
與此同時,“雙反”障礙仍需跨越。7月28日,反傾銷初裁結果將公布,12月11日反傾銷、反補貼終裁結果公布。不過,據目前市場觀點來看,“雙反”或將對產業整合進程的推動起到作用,倒逼企業開辟新的海外市場。
接受中國金融信息網期貨頻道采訪的中國能源經濟研究院研究員陳哲表示,預計美國“雙反”將繼續推動國內光伏行業整合進程。而擁有技術、資金優勢,做好前瞻產業布局的企業將愈顯優勢。
同時,他認為,參考歐盟光伏“雙反”調查期間,中國光伏產品對歐盟出口量減量部分基本與對日韓等新興市場增量部分相抵的情況,美國新一輪光伏“雙反”也將倒逼我國行業企業開辟新的海外市場,以及借助良好行業政策環境加速開發國內市場。
經濟參考報同樣指出,企業應及早布局,大力發展新興市場。據其援引英利集團首席財務官王亦逾觀點表示,美國對上游組件封鎖,但無法阻擋下游電站項目,還有通過包括海外設廠等合理規避稅。他表示,“在下一步開拓新興市場的過程中,將把更多的重心放在下游電站開發上。”
光伏發電相關文章:光伏發電原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