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電源與新能源 > 業界動態 > 光伏的未來 取決于企業的“有所為”和政府的“有所不為”

        光伏的未來 取決于企業的“有所為”和政府的“有所不為”

        作者: 時間:2014-05-06 來源: 收藏

          4月下旬,工信部發布數據顯示,去年我國產業發展逐步回暖,行業全年銷售收入3230億元;企業經營狀況改善,在產多晶硅企業由年初的7家增至年底的15家,多數電池骨干企業扭虧為盈,部分企業全年凈利轉正。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46419.htm

          從3年前的內外交困、苦苦掙扎,到如今的逐步回暖。幾經起伏的產業,似乎已經走出了寒冷的“冬天”。然而,我國的產業離真正的做大做強,還有不小的距離,如果不能認真總結這一輪行業周期的成敗得失,不能弄清楚近兩年行業逐漸恢復的真正動力所在,光伏產業在未來重蹈覆轍,也不是危言聳聽的事情。

          光伏產業之所以經歷了這一輪低谷,不僅是因為國際市場環境極度惡化,更是因為國內不少地方不顧實際一擁而上,將光伏產業發展當做地方轉型升級的政績,才最終導致整個行業產能過剩。在危機發生之后,地方政府在行業性損虧中越位干預,提供種種保護措施,不少企業未能根據市場的信號作出具體而適時的調整,直至問題的爆發。說到底,市場的決定性作用并未能發揮出來。

          當前光伏產業的情況好轉,也是內外因素的共同作用。國際方面,2013年全球新增光伏裝機36GW,同比增長12.5%;全年多晶硅、組件價格分別上漲47%和8.7%。加上歐盟對我國光伏“雙反”案達成初步解決方案,我國對美韓多晶硅“雙反”作出終裁,國內光伏產業的外部環境進一步改善。國內方面,受政策引導和市場調整等影響,國內光伏產業此前的無序發展態勢得到一定遏制。

          需要警惕的是,目前我國在關鍵技術、政策細化、貿易環境等方面仍存在問題和不足,國內光伏制造業虧損狀況未見根本性改變。不僅如此,已有跡象表明,隨著企業效益的好轉,一些地方保護落后產能的沖動又起,不僅遲滯了產業升級步伐,阻礙了全行業對外競爭力的提升,也給行業的未來埋下隱患。

          因此,光伏行業在未來的發展,取決于企業的“有所為”和政府的“有所不為”。對于政府而言,必須更加厘清行政邊界,更多地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



        關鍵詞: 光伏 太陽能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强县| 通渭县| 吴旗县| 兰坪| 辛集市| 灵山县| 莱西市| 永康市| 徐闻县| 五寨县| 兰西县| 阳信县| 商水县| 邻水| 徐闻县| 九寨沟县| 夹江县| 新田县| 安陆市| 上高县| 平陆县| 兰坪| 云浮市| 长丰县| 乌鲁木齐县| 利津县| 陵川县| 洪雅县| 哈尔滨市| 宁强县| 山阴县| 曲水县| 张北县| 郸城县| 金昌市| 浑源县| 阜宁县| 罗源县| 遂昌县| 兖州市| 昭通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