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FID的移動小額支付可信交易系統研發(上)
3.1 RFID卡關鍵數據雙備份技術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45927.htm從RFID卡工作狀態機制,分析出現異常的可能原因,采用卡數據組織結構的雙備份機制,配合嵌入式軟件來達到寫卡異常時的處理機制,如下所描述。
(1)可能引起錯誤寫卡的原因分析
RFID卡經過讀卡設備基站芯片的磁場感應區時,對RFID卡進行充電,當電壓達到2V左右,基站芯片與RFID卡之間進行數據交換通訊,從而實現小額支付的交易過程。
卡進入感應區,執行卡請求,防碰撞,卡認證,讀塊,寫塊等過程。其中,卡請求及碰撞,大約需要4ms;卡認證,大約需要2ms;讀塊,大約需要2.5ms;寫塊,大約需要6ms。影響卡上數據變化的只有寫卡過程,而該過程需要分兩步執行,第1步:向M1卡發送待寫的塊號信息;第2步:向M1卡發送待寫的l6字節塊數據。當卡執行完第1步后,正在執行第2步的瞬間,已經離開感應區,這時,基站芯片就無從知道是否成功將16字節寫成功。
為此,我們采用雙備份的方式設計RFID卡上數據存儲格式,當系統寫卡出現異常時,利用備用區的數據對寫卡異常的區塊進行恢復,從而實現數據安全。
(2)卡關鍵數據的雙備份格式
常見的M1卡分為16個扇區,每個扇區由4塊(塊0、塊1、塊2、塊3)組成,我們也將16個扇區的64個塊按絕對地址編號為0~63,存儲結構如圖3所示。
涉及小額支付的關鍵數據,一般使用其中一個扇區,其數據組織格式的備份方式如表1所描述。
其中,錢包主數據塊DataA如在刷卡交易過程受到異常干擾,出現寫錯,則可以利用錢包備份數據塊DataB來進行恢復。而寫卡動作標志F用來監控錢包主數據塊DataA的讀寫過程。(未完待續)
linux操作系統文章專題:linux操作系統詳解(linux不再難懂)斷路器相關文章:斷路器原理
電荷放大器相關文章:電荷放大器原理 高壓真空斷路器相關文章:高壓真空斷路器原理 漏電斷路器相關文章:漏電斷路器原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