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消費電子 > 設計應用 > 液晶顯示技術40年發展歷程回顧

        液晶顯示技術40年發展歷程回顧

        作者: 時間:2010-01-04 來源:網絡 收藏

        與彩色CRT競爭的時代

          要想制造TFT,在大面積玻璃基板上形成硅膜的技術和彩色顯示技術都不可或缺。

          在硅膜的形成技術方面,為太陽能電池開發的非晶硅(a-Si)在當時已經實用化。那時, 石油危機將導致能源危機的說法十分流行,所以太陽能電池作為能源電池備受關注,非晶硅的開發非常活躍。繼英國鄧迪大學于1979年宣布試制出非晶硅TFT之后,日本及歐洲的企業及研究機構紛紛發布了非晶硅TFT驅動顯示屏的開發成果。

          在彩色顯示技術方面,日本東北大學的內田龍男于1981年發布了并置加法混色法,通過有序排列的三色濾光片來實現彩色顯示,也就是彩色濾光片方式。在這些開發成果的推動下,1986年,3英寸非晶硅TFT彩色上市,1988年,業界開始開發用于14英寸電視的非晶硅TFT彩色屏。特別是夏普公司推出的14英寸液晶屏,實際驗證了實現大屏幕非晶硅TFT液晶屏的可能性,引起眾多廠商紛紛對此進行投資。

          如上所述,雖然TFT液晶已經開始朝著“夢想的壁掛式電視”邁進,但它的全面應用卻是從PC的彩色顯示器開始起步的。1988 年出現了用于IBM公司與東芝公司的PC產品的10.4英寸TFT液晶屏。1991 年,第1代320mm×400mm基板生產線投產,夏普公司在這種第1代基板上切割出4片8.4 英寸面板。

        基板的大型化推動了液晶產業的發展

          玻璃基板的大型化對之后液晶產業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隨著基板的大型化,TFT 液晶面板的種類出現飛躍性的增長,應用范圍也不斷擴大(見圖2)。


        圖2 基板的大型化擴展了液晶屏的種類及應用范圍


          1993年,NEC、東芝、夏普三家公司開始采用第2代的360mm×465mm基板。在這種尺寸的基板上可以切割出4張9.4英寸的面板。緊隨其后進入該產業的日立制作所、松下電器產業及三星電子等廠商則采用了370mm×470mm基板,可以切割出4張更大的10.4英寸面板。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怀远县| 黄龙县| 永新县| 樟树市| 河源市| 栾城县| 文水县| 虎林市| 孝昌县| 山东省| 马山县| 永州市| 铜梁县| 荆门市| 新密市| 商都县| 灵丘县| 江门市| 巴彦县| 合水县| 茶陵县| 买车| 兴仁县| 德清县| 齐齐哈尔市| 临城县| 南雄市| 乌什县| 南平市| 鹤峰县| 米林县| 永济市| 辛集市| 抚远县| 锡林郭勒盟| 来宾市| 舟山市| 晋江市| 岳西县| 温泉县| 宝坻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