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 閉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工控自動化 > 設計應用 > PC機與CPLD通信問題的研究

        PC機與CPLD通信問題的研究

        作者: 時間:2006-05-07 來源:網絡 收藏

        摘要:根據PC機作上位機和下位機的CPLD串行通信的特點,簡介上位機VB程序的編寫;詳述在EDA軟件MAXPLUSII的環境下,利用AHDL語言,編寫下位機程序。此設計具有波特率高、傳輸準確等優點,并下載到芯片通過硬件試驗驗證。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44630.htm

        關鍵詞:串行通信 可編程邏輯器件 VB語言

        引言

        用CPLD(復雜可編程邏輯器件)設計乃至仿真、驗證、利用ISP(在系統可編程)對硬件調試都非常方便,所以開發周期很短,且I/O口隨意設定,故用CPLD設計專用芯片是大勢所趨。VB是一種面向對象的高級語言,應用這的通信控件編寫上位機的通信程序十分方便,過程簡單。本文針對CPLD和PC通信的特點,各編寫了上位機和下位機的程序,進行相對高速的串行通信。

        1 上位機和下位機通信特點簡介

        根據串行通信的協議,發送串行數據一般是:1個起始位、n個數據位,1個或多個停止位。這樣,發送起始位以后表明傳輸開始。傳送與接收的雙方設定好同樣的傳輸位數,直到n個數據位送完以后,送停止位。上位機和下位機的電平標準不同,它們通過RS-232電平標準轉換,在兩者之間接入RS-232電平轉換芯片即可。上位機和下位機的傳輸是異步傳輸,這樣就需要有一個參考脈沖代表傳輸速度即波特率。通信雙方取得一樣的通信速度bps,指的是每一秒鐘所傳送的位數。現在儀器和工業場合,一般9 600 bps是最常見的速度,而現在個人計算機PC所提供的串行速度可 115 200bps(甚至921 600 bps)。因為常用的單片機MCU的軟件是過程語言,以其作為下位機,無法提供這么高的波特率,即使是較低的波特率也可能產生誤差。所以在傳輸距離較近而設備也可提供時,使用最高的傳輸速度也可以。CPLD的軟件是非過程語言,也就是說其邏輯段定義的所有動作是同時進行的而不是串行的,所以完全可以提供這樣的高速下位機UART(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 Transmitter)。

        2 上位機VB程序

        上位機軟件利用VB6編寫。微軟的VISUAL BASIC語言有極其友好的界面,深受廣大編程人員的好評。其可視化特點得到了很好的發揮,其中的MSCOMM控件非常方便編寫軟件,將最低層的部分隱蔽,只要了解自己需要的參數即可順序編寫上位機軟件。現在簡介該控件的各項參數:

        CommPort——指定串行口;

        PortOpen——串口是否打開;

        InPut——輸入寄存器;

        Output——輸出寄存器;

        InBufferSize——輸入緩沖區大小;

        OutBufferSize——輸出緩沖區大小;

        InputLen——一次由串行端口讀入字符串長度或字節個數;

        Settings——設備波特率、傳輸數據位、校驗位、停止位;

        InputMode——輸入的是數據類型(文字形式或是二進制形式)。

        上位機程序要和下位機配合起來。主要須考慮的問題是波特率、輸入輸出數據類型。對于從下位機到上位機輸出數據的情況,可作以下處理(反之類似):

        Settings 115200,n,8,1(波特率115 200bps,校驗位默認,8位數據位,1個停止位)

        對于上位機,將輸入的數據以二進制數形式獲取要通過以下的轉換:

        Dim data() As Byte

        Private Sub Timer1_Timer()

        data()=MSComm1.Input

        For i=LBound(data)To UBound(data)

        Text2.Text=data(i)

        Next

        End Sub

        在串口打開的情況下,利用定時器定時從下位機獲取數據,顯示在窗口中。通過設置VB定時器控件的interval參數來控制讀取時間。可見,上位機利用VB編寫程序,十分方便,這是一種成熟的模塊化語言,只要把參數給定,很快可以實現編程。

        3 下位機通信程序編寫

        MAXPLUSII里有許多常用的宏單元,如計數器、四則運算、各類邏輯門乃至ROM、RAM等;而在這些宏單元里具體的參數都可以由用戶來自行設定,這就是上面提到的IP核形式。由于CPLD數字設計中結構化設計的趨勢,不同層次的IP(intellectual Property)核將出現。各個IP核可重復利用,大大提高了設計能力和效率,避免了重復勞動。以下設計的是下位機的IP核,它是一個波特率、起始位、停止位均可設定的宏單元。

        MAXPLUSII的AHDL(Altera Hard 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是Altera公司開發的完全集成于MAXPLUSII中的一種模塊化高級語言,特別適合于描述復雜的組合邏輯、組運算、狀態機和真值表。本文利用AHDL,直接生成IP核。

        設計的最終目標是生成如圖1所示的Symbol。其參數可以由用戶設定(如圖1的右上角),選擇先送(收)串行數據最高位或最低位、數據寬度、停止位等。

        設計思想是利用狀態機的3種狀態send(receive)、wait、idle,系統時鐘為輸入的CLK,在這3種狀態間變換。而BAUD為CLK分頻后的波特率時間。發送時,當BAUD上升沿時,輸出1位串行數據。輸出全部結束時,BUSY端出現低電平信號,這時利用LOAD信號可以從D端讀取并入的數據。由于使用的是AHDL,這種狀態機實現起來非常方便,程序簡潔明了。圖2所示為狀態機圖。

        程序清單如下:

        CASE Ss IS --狀態機

        WHEN idle =>

        IF Load THEN

        Ss=wait;

        ELSE

        Ss=idle;

        END IF;

        WHEN wait =>

        IF Baud THEN

        Ss=send;

        ELSE

        Ss=wait;

        END IF;

        WHEN send =>

        IF count[]!=0 THEN

        Ss=wait;

        ELSE

        Ss=idle;

        END IF;

        WHEN OTHERS =>

        Ss=idle;

        END CASE;

        TxD=InShift[WIDTH+1]; --TXD串出

        IF Ss!=idle THEN --控制BUSY

        Busy=VCC;

        END IF;

        CASE Ss IS

        WHEN idle =>

        count[]=WIDTH+STOP_BITS; --等傳送的位數

        WHEN send =>

        count[ ]=count[ ]-1;

        WHEN OTHERS =>

        Count[]=count[];

        END CASE;

        CASE Ss IS --控制輸入寄存器

        WHEN idle =>

        IF MSB_FIRST= =“YES”GENERATE

        DTMP[]=D[];

        ELSE GENERATE

        FOR each_bit IN 0 TO WIDTH-1 GENERATE

        DTMP[WINDTH-1-each_bit]=D[each_bit];

        END GENERATE;

        END GENERATE;

        InShift[]=(1,0,DTMP[]);

        WHEN send =>

        InSift[WIDTH+1..1]=InShift[WIDTH..0];

        InShift[0]=VCC;

        WHEN OTHERS=>

        InShift[]=InShift[];

        END CASE;

        圖3為仿真波形,系統時鐘CLK為6MHz,50分頻后得到周期為868ns的時鐘BAUD,即波特率為115 200 bps。設定為從高位到低位依次傳送:起始位1位,低電平;8位數據位,1個停止位,為高電平。圖3中顯示分別傳送十進制數20、21、22、23(即二進制數00010100 00010101 00010110 00010111)的情況,LOAD信號一直有效。可見,傳送1個數據總共有10位,1個起始位、8個數據位、1個停止位。按照波特率115 200 bps,傳送1個數據需要的時間為86.8μs。這個數度充分體現了CPLD的優勢,比單片機MCU串行傳輸要快上10倍以上。如果上位機UART允許,這個速度還可以增大到接近MCU串行傳輸的100倍,即波特率為921 600 bps。

        設計完成通過仿真以后,通過編程電磁將生成的pof文件用ISP(在線編程)方式下載到CPLD板EPM7128LC84-6,外接RS-232電平轉換芯片HIN232CP。經過電平轉換,CPLD和PC機接口通信,上位機用VB編寫程序。試驗證明,在高速情況下,通信正常。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义县| 西峡县| 河津市| 弥勒县| 武汉市| 饶平县| 镶黄旗| 黄骅市| 南城县| 巧家县| 玉树县| 徐水县| 洪雅县| 台南市| 基隆市| 馆陶县| 高碑店市| 黄浦区| 龙山县| 荥阳市| 汶上县| 绥中县| 邢台县| 昌都县| 弋阳县| 霍州市| 佛坪县| 乐昌市| 靖宇县| 城口县| 嫩江县| 遂宁市| 肥东县| 理塘县| 莒南县| 曲水县| 徐水县| 定陶县| 吴川市| 桑日县| 宣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