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技術時代的醫療
這幾天,GE醫療即將在中國市場推出的新型便攜式診斷設備Vscan視診儀成為公司里的熱門話題,它小巧和時尚的設計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其實,Vscan只是當今醫療界移動技術趨勢的一個代表性產品,隱藏在背后的則是“移動醫療”的大趨勢。近日,華爾街日報專門撰文為大家深度剖析目前醫療領域正在進行的這場變革,并列出了包括Vscan在內的一系列相關創新。
移動醫療將改變傳統醫療服務的許多定式,通過提供時間和空間的靈活性,讓醫生得到更直觀便捷的診斷治療工具,讓病人得到更多高質量的信息和意見,由此所降低的醫療服務成本更是讓廣大患者受益。GE和其他一些公司正在陸續推出相關的產品。如果移動醫療技術再插上互聯網的翅膀,那么醫療業必然將掀起一場革命。
移動技術時代的醫療
告別那個用聽筒看病的年代多多少少讓Eric Topol有些不適應,不過,這種懷舊之情瞬息而逝,并不持久。
Topol醫生,一位來自圣地亞哥的心臟病專家,正在用一個手機大小的裝置為病人診斷。當這個小裝置被放在病人胸前時,我們能夠直接而明晰地看到病人的心率、血壓等各項體征。而這種新的診斷路徑無疑將對傳統醫療帶來顛覆性的改變,就像這位醫生所說:“如果我們都能用眼直接看了,那么還要聽診器做什么呢?”
以上所述的小裝置是由GE醫療開發的Vscan視診儀。可以說,這項技術只是大趨勢的冰山一角。隨著智能手機、無線傳感器等技術的飛速發展,醫療領域很可能會經歷一場革命性的轉變。就像Topol醫生和許多其他醫療專家所認為的那樣,這些小型化的移動技術應用不僅使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更加便捷,而且將革命性地改變醫患對醫療的看法。當這些技術革新與互聯網有效結合,醫生們即使不與病人朝夕相對,也可以準確地診斷和監測病人的各項生理指標,也就是說對病患的遠程監測可以由此成為現實。而且,病人們也可以通過小型移動醫療設備進行自我監測,從而進行自我的疾病控制,而不需處處求醫。長遠來看,這些改變將緩解某些醫療資源--比如醫院床位—的緊缺,提高醫療基礎設施的效率。
Kelly Morris是來自Union Grove,Ala的一位母親,她每天早上都會在自己女兒的襯衫上貼一個紅色的塑料標簽。標簽一面寫著“如遇緊急情況”,而另一面標注著為急救員提供的特殊的PIN碼51020。因此,每當這位13歲地小Michaela面臨緊急情況時,急救員都可以得到詳細的指南。他們能夠從標簽中知道,這個小女孩所患的是一種特殊的癲癇,它對一般的藥物會有不良反應,而且有些藥物會讓她狂躁。
“即使我不在現場,標簽上也能幫我傳達給急救團隊必要的信息,”這位母親說道。
另外,這項醫療服務每年只需10美元,它會給訓練有素的醫務人員一個特殊的通行證號碼,而通過這個號碼,他們能夠獲取預先編寫的病患緊急聯系方式。基于此,醫務人員可以通過自動的郵件或者電話告知病患家人,病人正在被送往指定的醫院。
這項技術由Docvia LLC of Tusla, Okla開發,被稱為“無形的手鐲”。除了上面提到的紅色標簽,該公司還出售那些可以系在或貼在身份證上面鑰匙扣和貼紙,而它們具有與紅色標簽同樣的功能。
路途中的看護者(Eyes on the Road)
醫療急救領域同時在經歷著另一個重大創新,這就是由GlobalMedia Group LLC開發的救護車無線監測系統。這種TransportAV 系統價值30000美元,它利用安裝在擔架上攝影機、聽筒和麥克風,可以將病患的傷口情況、藥物反應的癥狀以近距離視頻的方式直播給在醫院急診室等待的醫生。
這種監控不但用于短途的急救,也適用于長途的病患轉移。例如,Cincinnati兒童醫院就經常接納跨州的病患,而病人在路途中往往就要花4到5個小時。該醫院的急診醫生漢米爾頓·、史華慈說,這個系統可以讓他通過視頻直接觀察病人情況,而不是僅僅依靠護士通過電話的口述。而基于獲取的信息,史華慈醫生可以提前安排治療流程、精簡急救團隊并且準備合適的手術間。
iPhone也可以看病(iPhone Diagnostics)
不過,當遇到相反的情況——病患在醫院里,但是醫生還在途中時——我們就需要另一種遠程監控技術,其代表是由MIM軟件公司開發Mobile MIM系統,而且它已經在上個月獲得了食品與藥物管理局的批準。而這種技術使醫生能夠用他們的iPhone觀察由醫院傳送過來的核磁共振以及CT成像。而且,基于這種技術,iPhone的成像可以保證圖片的清晰度和保真度。
丹佛產科醫生Yuko D’Ambrosia,將iPhone用于另一種目的——跟蹤監控病人的分娩。
一般來說,負責分娩與接生的護士會利用傳感器監測胎心率、產婦子宮收縮情況以及氧含量。在以前,D'Ambrosia醫生每一到兩個小時就要打電話詢問護士產婦的情況。
“護士們的描述眾口不一,我往往要花幾分鐘才能梳理出產婦的心跳到底是怎樣的。” D'Ambrosia說。更有甚者,如果她對護士們的描述不放心,還得自己開車去醫院親自觀察情況。
不過現在方便多了,D'Ambrosia醫生可以使用AirSritp OB通過iPhone獲取信息。通過一系列的實時監聽,她可以獲取并觀察由傳感器傳回的數據。如果她發現有危險的信號,她就會用電話通知剖腹產,這樣病患也可以在她來醫院之前為手術做好準備。
這項技術由Airstrip Technologies of San Antonio, Texas開發,并且已經在全國數百家醫院使用。
位于洛杉磯的加利福利亞醫院醫療中心采用一種更加精致的專為危重病人設計病況監護系統——EverOn。
這個系統有一個裝滿傳感器的墊子,并且被放置于病患的床墊下。而護士們可以設置該設備的各項參數,如果病人的生命體征低于某一水平,那么這個裝置就會給他們發出預警信號。
而且如果這種情況發生,EverOn會利用無線網絡將警告傳遞給主要的護理站以及護士的智能手機和呼叫器上。
這種由EarlySense Ltd of Dedham,Mass開發的的墊子,也可以在設定的時間間隔向護士發送提醒,這樣可以確保他們不會忘記,例如,提醒護士需要定時地幫助病人翻身以防止褥瘡。在典型的30個床位的醫院病房安裝這種設備需要23萬美元,而年維護費用為5萬美元。
當然,還有許多其他的監控設施。圣地亞哥的Sotera Wireless公司正在研發一種袖口傳感器,而這種傳感器可以追蹤包括血壓、心率等在內的生命體征,并且可以在發現情況的第一時間向醫生發送警報。
ATT公司正在開發一種裝備有傳感器的“智能拖鞋”,它可以檢測使用者步態的變化,而這些步態變化可以顯示他的健康狀況以及跌倒的風險。這種變化一旦被探測到,發報機就會通知病患的醫生。
另外,無數的智能手機應用商承諾會幫助病人檢測自己的血糖,并且提醒他們按時服藥。
不過,對于這些技術,包括Topol醫生在內的一些人士也承認,當面對面的診斷被遠程診斷替代了之后,我們也許會遺漏很多重要信息,比如說有些疾病是需要直接觸摸才能診斷的。但是,這些新技術毫無疑問地使得病情診斷和監控更加便捷。如Topol醫生所說,技術也許會讓人們不安,但是這卻掩蓋不它的魔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