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使用磁鐵的高性能馬達(一):可產生強靜電力的帶電體
![]() |
帶電體構造1 |
帶電體構造2 |
第一個是以氧化絕緣體覆蓋半導體及金屬表面,實現帶電穩定化的球體。絕緣體的厚度可由驅動電壓來決定。
第二個是向絕緣體本身注入離子的球體。比如,使用石英及陶瓷球體,將離子注入其100nm以上的深處。這樣帶電體可透明,并可降低材料成本。
下面來考慮這兩種帶電體所使用的材料。首先,第一個球體采用表面由氧化物絕緣體覆蓋的構造,但用于封入電荷的氧化物絕緣體必須形成大的禁帶寬度(帶隙,Eg)。具體而言,禁帶寬度要達到6eV以上。
可以滿足這一條件的材料有Si(SiO2のEg≒8eV)及Al(Al2O3のEg≒6eV)。其他候選項還有Ti及Zn,不過是否能夠封入電子還不得而知,因此在此不做討論。另外,Si及Al是豐富的材料,因此不存在資源問題。如果有用其他的能夠用SiO2及Al2O3覆膜包裹金屬的技術的話,還有望擴大材料的選擇范圍。
在Si方面,現已證實其表面氧化后的構造具有可長期保持電荷的性能。如果是EEPROM,即使氧化膜的厚度為約3nm左右,也可保持電子封入狀態10年以上。因此,如果內部采用Si,并將SiO2覆膜設定為100nm左右,便有望在10年間保持電子穩定封入的狀態。Si與SiO2覆膜的組合也許是目前電子封入的最佳材料。制造帶電體時無需使用結晶物質。雖說一般認為帶電體對雜質也不敏感,但尚需要通過實驗加以確認。
下面來說一下Al,Al的氧化膜也為眾所周知的優質絕緣體。但在電子封入性能方面迄今并無研究,需要充分的驗證。
第二種絕緣體是注入離子的方法,但如上所述,可封入電荷的是石英及陶瓷等,并不適于像堿性玻璃那樣對電而言的低質材料。雖然離子注入深度盡管需要達到100nm以上,但離子的注入不會使絕緣體質量下降。
由于以往并無以無機物制造帶電體的嘗試,因此今后還要充分收集數據。利用石英及陶瓷制造帶電體,未必一定要制成球體,還可如下圖一樣制成自由形狀的帶電體。
![]() |
可制成自由形狀的帶電體 |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