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FIBUS-DP在ABB AC450系統中的應用
(1) 總線的組態
按照下述步驟正確設置總線組態數據庫PB各輸入端的值:
-輸入總線號(BUSNO),范圍為1到255,注意不要與本系統中其它的總線號沖突。
-輸入站號(STNNO),范圍為1到125,注意不要與總線上其它Slave的站號沖突。
-輸入CI541模塊在機架中的位置和子位置(POSITION,SUBPOS)。
-設置總線參數部分,一般均使用系統默認值,需要注意的是參數BAURATE,應當根據選用的通信介質及其長度合理設置。例如如果使用A型電纜,則傳輸速率與長度對 應關系如下表1:
(2)Slave特性描述
數據庫元素PBSD完成對某一類或一個PROFIBUS-DP Slave站點的特性描述,一般來說,對于象編碼器等緊湊型站點,不管在一條總線上用了多少個,可以為同型號的設備建立一個PBSD即可;而對于像WAGO I/O站等模塊型站點,除非幾個站點的I/O配置相同,否則要為每個站點分別建立一個PBSD,以完成其I/O配置。PBSD分為三部分:Slave參數、用戶參數數據、組態數據。對于Slave參數部分,可按照參考文獻[3]中對各參數的描述,在相應的GSD文件中取得正確的設置。對于用戶參數數據,一般也可以從GSD文件中取得,例如:UPRMDLEN對應于User_Prm_Data_Len 或Ext_Module_Prm_Data_Len指定的值,UPRMD1到UPRMD25對應于User_Prm_Data 或Ext_User_Prm_Data_Const(0) 指定的一組十六進制數,這些數字連續書寫(去掉“0x”標識),每個UPRMD可書寫最大20個數字,一個不夠可在下一個繼續寫。為了便于區分,也可以根據參數的具體含義分組,每組占用一個UPRMD。如果該模認參數不符合要求,可根據Ext_User_Prm_Data_Ref( )中指定的參數每個字節的具體含義進行修改。
對于組態數據部分,分緊湊型和模塊型兩種情況。對于象編碼器等緊湊型站點,CFGDLEN對應于Module定義的十六進制數的個數,CFGD1到CFGD25則對應著這些十六進制數,例如:如果Module="PNO Class 1 16 Bit" 0xD0,則:CFGDLEN=1,CFGD1=D0;如果Module="TR-Mode Position+Rpm." 0xF1,0XD0,則:CFGDLEN=2,CFGD1=F1D0。
對于象WAGO I/O等模塊型站點,根據站點中具體的各種型號的I/O模塊分配,然后根據GSD文件中對每種I/O模塊的定義確定上述參數。例如對于圖1中的WAGO站來說,GSD文件中與該硬件配置有關的內容如下:
Module = "750-630 (/...-...) 1x32Bit I " 0xD1
Module = "0..8 Bit binary outputs " 0x20
Module = "0..8 Bit binary inputs " 0x10
由此很容易計算出:CFGDLEN=10,CFGD1=D1D1D1D1D1D1D1201010。對于模塊型站點,應當注意,如果交換了模塊的位置,必須修改組態數據CFGD;如果增加或刪除了模塊,必須重新計算CFGDLEN和CFGD。
(3)Slave站點定義
在AC450系統中,PB元素的IMPL端和PBS的IMPL端有很強的依賴性,具體而言,只有當前者為0時才能創建該總線上的Slave站點。當增加Slave站點時,新增的PBS的IMPL端必須在PB元素的IMPL端置1之前設置為1,否則該站點不工作。因此正確建立Slave站點的步驟是:
-把相應PB元素的IMPL端改為0
-增加PBS站點,并輸入總線號(BUSNO)、站號(STNNO)和Slave站點描述索引 (它必須是一個已經存在的PBSD)。
-把該PBS元素的IMPL端改為1(默認值)。
-把相應PB元素的IMPL端改為1以啟動該總線。
3 結論
實踐證明,在AC450系統中采用PROFIBUS技術,能夠縮短安裝和調試工期,節省了大量電纜,系統穩定可靠。
參考文獻:
[1]WAGO-I/O-SYSTEM 750 Modular I/O System PROFIBUS DP Manual,
WAGO Kontakttechnik GmbH
[2]PROFIBUS-DP Advant? Controller 400 Series User’s Guide ,
ABB Automation Products AB 2000.
[3] Data Base Elements Advant? Controller 400 Series Reference Manual
ABB Automation Products AB 2000.
[4]孫漢峰:棒材和輕型材連續剪切控制系統,冶金自動化1997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