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嵌入式系統(tǒng) > 設計應用 > 基于移動GIS的GPS定位導航系統(tǒng)

        基于移動GIS的GPS定位導航系統(tǒng)

        作者: 時間:2012-11-05 來源:網絡 收藏

          1 引言

          隨著計算機軟、硬件技術的高速發(fā)展,移動Internet 與GIS 的有機結合,形成了面向手機等便攜式信息終端的GIS 應用方案。與此同時,很多新的技術比如大容量存儲卡,無線局域網,無線通訊,3G 網絡,GPS 全球定位導航系統(tǒng)也漸漸的被集成到智能設備中,這使得在移動設備上實現GIS 的功能成為可能。人們通常把用戶(終端設備)處于移動情況下使用的地理信息系統(tǒng),稱為

          近年來, 作為地理信息科學領域研究的熱點問題,引起了很多學者們的關注。在理論上,國外學者提出了動態(tài)、可定制IMA(智能地圖代理)架構[3];將電子地圖轉換為簡單空間格式的算法;在國內,李德仁、李清泉等分析了空間信息與移動通信集成的關鍵技術,提出了集成系統(tǒng)的體系結構;劉召芹提出集成數據模型,提高了數據共享程度[5].在應用方面,由美國地理信息與分析中心(NCGIA)發(fā)起的名為Battuta 計劃正處于原型系統(tǒng)建立和區(qū)域試驗的階段,該計劃旨在研究數據采集系統(tǒng)中地理數據與相關技術的整合應用;由愛爾蘭都柏林大學的A.Rizzinig 和K.

          Gardiner 等撰寫的"移動環(huán)境管理GIS 系統(tǒng):魚類棲息地空間信息管理系統(tǒng)設計",結合了無線網絡和 實現了環(huán)境空間數據的移動管理,為無線網絡與移動GIS 的結合提供了原型參考;在國內,南京大學的嚴長清等在"基于GPS-PDA 的土地變更調查數據采集系統(tǒng)集成設計"中采用PDA 與差分GP S 結合的方式,使移動GIS 數據采集滿足了國土資源行業(yè)的需求;王悅,吳云東等在"基于移動地圖學的空間信息系統(tǒng)"中分析了移動地圖學的發(fā)展趨勢,結合地圖學與其他學科交叉的現狀,以地圖學的觀點指出移動地圖服務發(fā)展的關鍵因素。

          GPS 作為移動GIS 采集地理信息數據的一個主要手段,可以通過GPS 實時獲得點的位置信息,并在此基礎上實現導航的功能。利用GPS 中間驅動技術(簡稱GPSID)設計面向移動GIS 的GPS 定位導航系統(tǒng),通過一個中間層連接開發(fā)端和GPS 模塊,使開發(fā)者無需直接接觸硬件部分,從而降低了開發(fā)者與GPS 串口通訊的難度。通過嵌入式開發(fā),實現智能設備GPS 的定位導航功能,以滿足移動GIS 數據采集的需求。

          2 PDA電子地圖的設計

          PDA 電子地圖是指顯示在智能移動設備上的地理信息數據的可視化產品,它能夠根據用戶不同的需求提供相應的信息。PDA 電子地圖不同于傳統(tǒng)紙質地圖或電子介質地圖。傳統(tǒng)的紙質地圖是繪制在硬紙或聚酯薄膜上,單層顯示,內容豐富,制作復雜,更新周期長,且不考慮個人用戶需求;電子介質地圖,是通過計算機成圖,采用單層或多層疊加顯示,內容詳盡,更新快,有成熟的制作標準,可以進行復雜分析操作。

          目前,PDA 電子地圖設計由于諸多的限制條件,無法具備上述兩種地圖的所有功能,PDA 電子地圖設計的限制主要來源于以下幾個方面:1)屏幕分辨率低;2)顯示屏小;3)屏幕色彩不豐富;4)CPU 處理能力低下;5)野外環(huán)境因素:強光、雨雪、大風等的制約;6)移動設備沒有鼠標,鍵盤輸入功能也不強大。

          因此,PDA 電子地圖的設計需要綜合考慮上述的限制條件及設備自身特點。Reichenbacher (2004)提出,PDA 電子地圖的設計需要滿足以下四個方面:

          (1) 信息內容:PDA 電子地圖所承載的信息,并不要求像傳統(tǒng)地圖那樣擁有對地理信息數據的全面而細致描述,但需要所加載的圖層數據能夠描述出用戶的需求,完成相應的任務。比如,用戶是某交通部門,相應的地圖設計可以在建筑物或河流方面加以簡化,而突出道路數據的展示。對于要突出描述的專題信息,詳盡程度也有要求,專題信息的數據質量要高,顯示要清晰,精度要達到用戶需求。

          (2) 用戶界面:PDA 電子地圖的界面要簡單整潔,界面元素盡量少,信息多采用整屏顯示,功能項放在顯示屏下方的任務欄中,以節(jié)省更多的屏幕空間,用來顯示地圖信息。其次,充分利用鍵盤和觸摸筆編制系統(tǒng)功能快捷鍵,以達到簡潔實用的目的。

          (3)可視化:在可視化方面,要根據不同的環(huán)境和不同的設備,對地圖的設計加以調整,地圖標記和符號要簡單、明顯,使用的標記數量不宜過多,地圖背景色多以灰色等冷色調為主,對比度要鮮明,對要素類的填充圖案不易過于復雜,達到顯示內容清晰,顯示效果良好。

          (4) 技術:技術上,要充分考慮移動設備的存儲量、電池電量、CPU 處理能力、顯示屏大小等,通常可以對PDA 電子地圖進行分層和空間數據精簡處理,將PDA 電子地圖分為基礎圖層和工作圖層。基礎圖層作為背景層,多以影像為主;工作層為移動GIS 要操作的圖層,多以矢量數據為主。

          PDA 電子地圖的設計,是實現GPS 定位導航和移動GIS 數據采集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地圖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定位導航的精度和數據采集的質量。實現移動設備的定位導航系統(tǒng),離不開GPS 模塊,下面將介紹一種開發(fā)基于智能設備的定位導航系統(tǒng)的新技術-

          3 (GPS Intermediate Driver)

          GPS 中間驅動(GPS Intermediate Driver),即在開發(fā)人員和GPS 硬件設備之間建立一個中間層,開發(fā)人員無需直接訪問GPS 硬件,而是通過訪問中間驅動提供的API 函數,間接與GPS 通訊。GPS 中間驅動是微軟公司在Windows Mobile 系列5.0 版本之后,提出的一個基于智能設備的GPS 應用程序開發(fā)理念。

          GPSID 的提出擁有很高的商業(yè)價值,對于GPS 硬件制造商:GPSID 可以和應用程序無縫接合;對于應用程序提供商:它可以和任意支持GPSID 的GPS 設備進行整合。

          傳統(tǒng)的GPS 開發(fā)方式,多采用編程語言直接操作GPS 硬件部分,進行GPS 數據文件流工作,完全人為的解析NMEA 數據,來實現串口通訊;或者使用已經成型的移動GIS 軟件的GPS 功能,比如,ESRI 公司的ArcPad、超圖公司的eSuperMap 等。GPS 中間驅動技術,相對于傳統(tǒng)的開發(fā)方式擁有很多優(yōu)點,比如:

          1)開發(fā)速度快、效率高;2)擁有友好的API 接口函數;3)兼容傳統(tǒng)的GPS 數據文件流操作;4)可以在PC 端進行仿真模擬;5)支持多個應用程序同時訪問一個GPS 設備;6)使解析NMEA-0183 數據變得簡單。

          GPS 中間驅動的工作流程如圖1 所示:


          通過程序語言調用GPSID 提供的API 函數,完成相應的GPS 參數設置(端口、波特率)及端口的打開關閉操作;API 函數修改操作系統(tǒng)注冊表信息,實現對GPS 硬件的實際訪問,GPS 設備響應訪問信號,完成GPS 數據的接收與通訊。目前,GPSID 提供的API 函數包括以下四種:1)GPSOpenDevice:打開GPS 設備,建立與GPSID 的通訊;2)GPSCloseDevice:關閉GPS 設備;3)GPSGetPosition:獲取當前點位信息,包括經緯度、高程等;4)GPSGetDeviceState:獲取GPS 設備狀態(tài)信息,包括接收衛(wèi)星個數、定位質量、時間等。

          通過上述四種API 函數,應用程序開發(fā)人員可以獲得定位與導航數據,完成對GPS 設備的所有操作。

          從GPS 設備中接收的位置數據,并不能直接的運用到實際的定位與導航之中,其間還存在坐標系統(tǒng)的轉換問題,下面將探討GPS 數據匹配到PDA 電子地圖上的坐標轉換問題。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評論


        技術專區(qū)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囊谦县| 尖扎县| 田阳县| 定边县| 定南县| 贵德县| 罗源县| 繁昌县| 霍山县| 介休市| 长阳| 河源市| 六枝特区| 莎车县| 丹巴县| 铜鼓县| 鄂托克前旗| 濮阳市| 繁峙县| 尼木县| 和龙市| 贵南县| 淮南市| 武隆县| 文成县| 北流市| 若羌县| 登封市| 申扎县| 洛浦县| 辽阳县| 新安县| 沈丘县| 延庆县| 绥棱县| 肇东市| 松阳县| 北辰区| 永昌县| 自贡市| 岳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