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現場總線控制
當國際標準協會標準與實施第50工作組(ISA SP50 )委員會正計劃設立最終成為了基金會現場總線(Foundation Fieldbus,簡稱FF)科技基礎的標準的時候,委員會中的許多用戶強烈支持在使用工具方面實行閉環調整控制。整個ANSI/ISA 50.02 標準都是建立在支持現場設備方面的控制這一需求基礎上的,這種控制可能與分布式控制系統(DCS)控制同時存在,也或者就代替了DCS控制。今天,我們將這項技術稱之為現場總線控制。
這些年來,基金會現場總線FF和Profibus-PA的推行安裝是為了減少安裝費用,因為現場儀表可以共享向控制站實施回饋的線路。其它節省的安裝費用來自“呼叫”現場接線人力開支的降低,因為現場儀表的讀取是根據標記名,而不是輸入/輸出多用轉接器的線路終端。不論4-20 mA的電流模擬信號裝置還是HART 儀表,都是通過輸入/輸出電纜終端槽盒讀取的。由于電纜終端數據不再至關重要,工程方面的文件也就可以減少到簡單的方塊制圖了。
既然成千上萬的現場總線網絡已經安裝,我們就可以得出充分的結論:這些預期的節省中我們才只實現了一小部分。為什么終端用戶在1985年到1990年期間要對采用了現場總線技術的ANSI/ISA 50.02 提出要求呢?對于他們的期望,今天建立在現場總線技術基礎上的控制系統能否滿足呢?答案是:只滿足了一部分。
在國際標準協會標準與實施第50工作組(ISA SP50 )委員會工作的終端用戶推斷說,現場總線將極大的減少甚至消除用來確保穩定DCS組態實現的昂貴而冗余的多功能控制器。現場總線重建了“單系統完整性”,而這正是過去能夠實行非冗余模擬信號控制的評判標準。可靠性DCS模擬使得冗余控制器成為必需,因為其要負責許多控制系統。我們當時的分析是這樣的,今天這個分析依舊適用,那就是:現場總線可以應用于所有的最終控制系統,所有的次二、三級級聯,以及大多數的簡單前饋控制系統。而DCS多功能控制器負責全部的監控、預控和模態基準控制系統。
事實上,DCS供應商也意識到如果用戶減少使用多功能控制器,他們大部分的生意可能就要泡湯,于是成功的推出了兩種可選策略。分布式控制系統(DCS)或者工序自動化控制器 (PAC), 盡管剛剛開始被大家知道,正在不斷推廣延伸到實施系統啟動階段所有的反饋、前饋、預控、監控和模態基準控制。然后,在成功啟動和調諧后,用戶逐漸將每個控制環轉接到現場儀表。這種策略要求DCS控制器有足夠的能力支撐整個系統,有效避免了用戶不使用控制器。
DCS供應商的第二種策略是推動DCS/PAC獨具的運算控制設備的優勢。用戶通常沒有足夠的經驗,他們無法對這兩種選擇做出評價,無法決定何時何種選擇合適,在這兩種情況下都可以使用基金會現場總線FF工具中可行的控制功能塊。以前,控制方案是鎖入供應商DCS/PAC中“增強的”運算法則中的,這樣的控制系統已經不再適用于現場總線控制了。
ISA SP50 委員會的終端用戶也渴望現場總線控制技術,這樣他們就可以自由地將大部分的控制方案建構成不依賴DCS的控制方案。借此,他們要重塑在控制系統市場的競爭力,以此來降低價格。這是當時的狀況,今天亦如此,在某一DCS基礎上發展的控制方案不能完全適用于建立在其它DCS基礎上的控制方案. 現場總線控制技術的控制方案不依賴DCS, 但是能同與基金會現場總線FF儀器相兼容的DCS共同實施控制。
據估計,在全部的控制環中,大約80% 可以在無DCS支持的情況下,用基金會現場總線FF功能塊執行。控制環各類型中,那些包括流動、壓力和水平等周期時間快的控制環采用了現場總線技術,因為這些對于DCS來說負荷太重。如果快速系統從DCS中脫離,就只剩余監控、預控和模態基準控制,這時使用普通的PC-based 服務器技術就成為可能。即使再冗余的服務器技術也要比多功能處理控制器價格便宜許多。
現場總線控制技術只有使用基金會現場總線FF的儀器才可行。它具有真正的節省開支的潛力,這顯而易見使其成為一種優勢,但是出于許多原因,對其開發還很淺。
現場總線控制的時代已經來臨。這項技術具有廣泛的適用性,性能也得到了證明,得到了許多主要的DCS/PAC 和儀器供應商的支持。如果這篇文章中提供的信息對您來說是新鮮的,那么我就達到了我的目標。現場總線控制是終端用戶群推崇的少數幾個想法之一,并且已經衍生了許多大范圍推廣的產品。有了這些事實的呈現,現場總線控制應該成為所有新型過程控制系統設計師的目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