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廣播電視微波的數字化改造
微波是衛星、光纜、微波三大電視信號傳輸方式之一。廣播電視微波傳輸網運行已超過20年,全國已擁有2569座廣播電視微波站,使用了1.4GHz、2GHz、8GHz及6GHz、7GHz、10GHz的部分頻率資源。
由于微波屬無線傳輸,與光纜相比主要優點有以下幾項:
(1)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強。如在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90年代的特大洪災中,在其它通信手段失效的情況下,微波保證了通信和廣播電視信號的暢通。
(2)受地理環境的限制小,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強。微波信號即可翻山又可跨海,與光纜相比,受地理條件的限制小。隨著微波設備集成度的提高,使用攝像微波傳送一體機,很容易在突發事件現場實現信號的實時傳輸。
(3)建設和維護成本相對較低。特別是在山區、人煙稀少的地區敷設光纜非常困難,而且成本會很高,微波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些地區的節目傳輸問題。
數字技術的飛速發展,特別是數字傳輸技術在光纖通訊中的突破性應用,使得光線具有海量傳輸的能力。由于承載業務上的積壓和有線電視接入網對廣播電視節目需求的膨脹,模擬微波傳輸從傳輸容量和傳輸質量上都不能滿足要求,微波的數字化改造被提上議事日程。
鑒于微波傳輸不可替代的優勢和數字化微波的諸多優點,微波的數字化改造成為勢在必行。數字微波的技術體制被確定為同步數字系列(SDH),允許臨時采用DVB直接復用調制方式,解決數字化過渡問題。這是國家廣電總局在微波數字化改造指導意見中提出的。
SDH(SynchronosDigitalHierarchy)設備本身不屬于微波設備范疇,它是一種將各種不同速率的數據流匯集、交換和分配的復接設備,可以把它看成是集裝箱的作用。由于這種復接方式將數據流管理、維護與荷載區分成兩個部分,以便各種不同速率的被傳送的數據流可以方便地下載和上載即交叉鏈接(DXC),省卻了準同步數字系列(PDH)需要的大量復接設備,既節省了費用又方便了使用。
數字光纜傳輸和數字微波傳輸都可以采用SDH技術。我國的廣播電視光纜傳輸網就是采用SDH傳輸方式。微波數字化改造后必須與光纜互聯、互通、互為備份,則必須也采用SDH技術。SDH設備在數字微波中的作用,從圖1微波中繼站的基本模型中可見。
圖1 微波中繼站的基本模型
SDH設備以下部分的設備配置形式,以SDH45Mbit/s接口信號為例,如圖2。
![]() |
圖2 SDH設備以下部分的設備配置形式
由圖2可知,SDH以上的傳轉電路可以是微波,也可以是光纜。SDH以下的設備配置(含SDH設備)無論在微波電路還是光纜電路都是一樣的。
臨時采用DVB直接復用調制方式作為過渡方案,保留了原微波站的模擬微波信道機、天饋線和電源系統,僅對模擬微波的調制解調器以下部分作更換,增加數字調制解調器、編解碼器、ASI復接器。它的基本模型以端站為例,如圖3。
![]() |
圖3 DVB直接復用調制方式
采用DVB直接復用調制方式的優點是一次性投入減半,投資條件改善時可進行二次改造,只要更換微波設備,增加SDH復接器和網管監控系統等,與第一次改造中投入的編解碼器、復接器等可以組成完全的SDH微波。它的缺點是無法和光纜傳輸網在TS流層面上互為備份,只能在信號源層面上起到備份作用。
總之,模擬微波已完成它的歷史使命,勢必被更為先進的數字化微波所代替。目前大連市已完成了微波的數字化改造,廣東省和甘肅省也在醞釀或正在進行微波的數字化改造工作。微波同光纖網、衛星網互聯互通,可形成業務合理分配、互為備份、安全可靠的廣播電視傳輸網絡,成為確保安全播出的重要戰略資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