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嵌入式系統 > 設計應用 > USB-IF電池充電規格與測試

        USB-IF電池充電規格與測試

        作者: 時間:2013-07-03 來源:網絡 收藏
        隸屬下的Battery Charging 工作小組(主要參加者多為手機相關廠商,如Nokia, Qualcomm, Motorola, 中國大陸TMC等),歷經多年的討論,即將推出最新版(V1.1)的「規格」,此規格主要在制定透過USB接口充電的裝置與提供透過USB接口充電的設備(如系統、充電座)間的規范,特別是把USB標準的供電量從500mA提升到1.5A的最大可能,企圖統一目前混亂的局面(各國都有自己訂定的規格),也避免用戶因為透過USB接口充電而遭遇問題。

        此外該規格還允許PC和集線器提供更高等級的電流,因而能夠縮短所連接便攜式設備(Portable Device)的充電時間。就如同總裁Jeff Ravencraft所說的: 該規格允許多種便攜式設備透過USB埠或標準的充電器進行充電,因而無需為不同的設備攜帶多個充電器。

        newmaker.com
        圖一: USB界面專用充電器

        重點項目

        V1.1的電池供電規格中定義了四個新的品項:智慧充電器(Dedicate Charger)、可支持智能充電的系統(Charging Host)、能透過 USB充電的設備(Portable Charging Device)與新定義的多功能USB接口規范(Accessory Charger Adapter)。

        規格中定義了一種機制,使可攜式設備能夠檢測到它們是連接到壁式充電器、大電流主機、集線器,或是連接到常規的主機或集線器。若可攜式設備連接到壁式充電器、大電流主機或集線器,則該設備可以即刻汲取大于500mA的電流。若可攜式設備連接到一臺PC或集線器上,則按照USB 2.0規格的要求,需要將該設備的電流限制為2.5mA、100mA或500mA。

        此一規格也制定了可攜式設備如何判斷供電裝置的方法,在符合USB規格的情況下,允許周邊裝置透過USB界面,安全的充電并使用裝置。而且也制定了可攜式設備在哪些情況下可以使用多大的電流等規范,讓系統廠商有規則可循。例如可攜式設備可以再符合特定條件下,使用100mA的電流來進行不限時間的充電動作等等,因尋此一規范,就算是不小心插入到一般系統的USB界面,也不會造成損傷。另外透過監控D+ 與 D-兩根主要訊號線的電壓與電流變化,Portable Device也能夠判斷目前連接的設備是一般系統的USB界面、專用充電器或是具充電功能的USB界面。

        newmaker.com
        圖二︰Dedicate Charger的辨識機制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關鍵詞: USB-IF 電池充電 HUB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于都县| 拜泉县| 望谟县| 栾川县| 呈贡县| 明水县| 崇左市| 台湾省| 泸溪县| 鹤峰县| 昭通市| 台中市| 马鞍山市| 宝丰县| 松阳县| 葫芦岛市| 金湖县| 洪洞县| 横山县| 百色市| 松阳县| 威宁| 商丘市| 杭锦旗| 廉江市| 花垣县| 宜兰市| 田东县| 沙雅县| 兴化市| 咸宁市| 太保市| 保德县| 大丰市| 九龙县| 林周县| 西和县| 阿瓦提县| 保定市| 永年县| 陵川县|